第190部分(第2/4 页)
莉丝噗嗤一笑道:“哟,你的舅舅还真是银行家啊!那你答应了没有?”
在欧美文化里,提到银行家的形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给人的感觉是刻毒而贪婪。莉莉丝用“银行家”来形容李经楚,自然不是什么好词。
孙元起摇摇头:“我对金融一窍不通,我们家的财政大权又掌握在你的手里,我怎么可能随便答应?自然要先问问你的意见。”
“你没有随便答应是明智的。”莉莉丝把碗勺挪到一边,搬来椅子坐好·才接着说道,“关于中国的私人银行,外国金融界普遍有两个看法:第一是资本小,第二是操作不规范。义善源虽然是中国私人银行中的翘楚·但也很难让人相信他的资本能有600万到1000万两,凭什么投资kc万两才给10%的股份?投资200万两才给30%的股份?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嘛!
“义善源本身就是银行,居然还会出现资金短缺,这说明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这家银行肯定在某一方面出现巨额亏空,从而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亏空有多大?问题有多严重?投入多少钱可以挽救?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在情况不明的前提下,贸贸然把钱扔进去·岂不是自寻死路?”
孙元起道:“你说得没错,义善源在去年橡胶股票风潮中受损严重,所以才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
莉莉丝一脸凝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更不能涉足了!”
“为什么?”
莉莉丝答道:“中华广播公司在股灾前后搜集了大量情报,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在橡胶股票风潮中,华商在上海投入资金约万至万两,在伦敦投入资金约1400万两·绝大多数都是血本无归。义善源作为上海屈指可数的私人银行,极有可能深陷其中,亏损额度甚至不会低于800万两!”
不得不说·莉莉丝分析得非常到位。
历史上,李经楚归还从交通银行中拆借的款项后,上海义善源总号账面上只剩下现银两。不久义善源宣布倒闭,负债高达1400万两,其中绝大多数亏损都是因为橡胶股票。…;
孙元起目瞪口呆:如果义善源真有那么大缺口,即便自己贷来200万,也不过让它多活几天罢了,反倒是把自己给牢牢套在里面。
“既然如此,我等会儿就写封信送去,回绝了此事!”孙元起对坑害自己的两位舅舅·现在是一点好感也没有。
莉莉丝笑道:“倒不用急着回绝他们。”
“那你还想怎么样?”孙元起大为不解。
“中国有句话说,饿死了的骆驼也比一匹马重。同样道理,义善源虽然出现亏空,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莉莉丝慢悠悠地说道,
“有价值?你打算投进去多少钱?”孙元起睁大眼睛。
“不、不、不!”莉莉丝连连摆手,“不是投钱·而是接手部分业务。”
“你?”
莉莉丝两眼开始放光:“你看,我们有那么多家工厂,分散在中国各地,现金往来需要在各个银行之间周转,非常不便。每年年初,盈利部分再转到经大学在花旗银行的账户上,需要一笔提取一笔,经常有大量剩余资金滞留在账户上,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无疑是资金的巨大浪费。
“当工厂或者学校突然需要大笔开支时,我们又会担心入不敷出、资金短缺。如果我们自己建一家银行,这些问题岂不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且你自诩为财阀,岂能手头没有一两家银行?”
“我们自己开一家银行?”孙元起挠挠头,这还真是财阀的做派。
“对啊!”莉莉丝兴奋地说道,“现在中国对于私人银行管理非常松懈,只要有资本,谁都可以开。既然谁都可以开,为什么我们不开?今年年初,光我们各企业转到经世大学账户上就有210万两之多,加上历年结余170万两,这些加起来就达380万两。凭这些银子,还不足以开设一家媲美义善源的私人银行?”
孙元起面容一板:“如果你真要开银行,我不反对,你年初转来的210万两也尽可以转到新银行的账户里。但是,原先结余的170万两必须放在花旗银行,绝不能动一分一毫。虽然那些钱多数是企业的利润,只有少部分来自社会各界捐赠,但现在既然分不清,那就只有全当捐赠处理,决不能挪为他用!”
“好,都依你!”莉莉丝知道在这种问题上孙元起不会丝毫让步,所以也不白费口舌,“但是,我们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在新银行开设账户,作为中华工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