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页)
商,只要确定数量和规格,就可以发货。”
“今年年初,学校结余不到一万两白银。后来美利坚两所大学送来十八万美金的支票,折合白银25万两。你出国后,各级官员捐赠白银有十一万两,再加上商务印书馆又送来稿费一万五千两。前后拢计38万两。”张元济掰着指头算道,“可是,这半年,光各种市政工程、建筑费用、师生校工薪酬,前后就花去近十万两。如果再建食堂、浴池、暖气什么的,今年十五万两都不足用。明年还可以支持,可是后年呢?大后年呢?”
孙元起看着张元济忧虑的神色劝解道:“菊生先生,不用顾虑。只要过了今、明两年,之后就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至少维持学校日常运转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尽快把学校建好,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学习,老师能够安心的教学。”
其实他心里是在想:过了今明两年,不说杰米的车厂是否能盈利,也不说那个无线电广播是否能应用,只要伯格曼先生的味精厂运作正常,每年几万美金还是可以保证的。这样,师生、校工的薪水也就没问题了。
“好吧。”张元济看着孙元起信心满满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有什么解决办法,当下也就不再多想。
这场秋雨一直断断续续地下了近一周。孙元起本来打算,等天晴,带着薇拉和小念祖去城里拜望那位叔祖父的,看这情况,可以想知外面官道上一定满是泥水。只好作罢。
就在孙元起打算过些日子进城的时候,老赵带着一人找上门来。阅罢信件,孙元起一叹:人算不如天算,看来还是躲不过啊!
五十四、动辄烦君我亦愁
信是张百熙大人写来的。
孙元起这时才想起,自己还是劳么子京师大学堂副主办。张大人信中说是“若得余暇,祈过府一叙”,如果没大事,谁会这么雨天大远路的折简相召?叹口气,孙元起让老郑套上马车,冒雨进城。
果如所料,连日秋雨,官道上早已泥泞不堪。原本一个时辰就可以进城,走了近三个时辰,才远远看见巍峨的德胜门。孙元起固然被颠得七荤八素,连两匹马都口喷白沫、浑身是汗,端是一番大劳累。
顾不上洗刷,匆忙来到张府叩门求见。
张百熙正在家里,闻声急忙引进正堂,寒暄已毕,两厢坐定,自有仆人端上香茶。或许料到孙元起来得匆忙,尚未吃午饭,上来的茶点非常丰富。
一路颠簸,孙元起正饿得厉害,便不客气的拈起便吃。可惜那些茶点,只够填个半饱。
看孙元起吃毕,张大人天南海北地和孙元起说起了闲话,甚至还饶有兴致地询问美利坚的风土人情。来来回回,半个时辰过去,还没说到正题。进门那点零食,此时早化为能量,消耗干净。腹内更觉饥饿。
孙元起按捺不住,便直接问道:“大人找我过来,不知有何吩咐?”
“呵呵,是件好事!”张百熙捋须笑道,“月前,老夫把你所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考取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等进呈御览,候旨颁行。蒙太后、皇上奖誉,有旨!”
孙元起见张百熙站起来,也连忙站起来。
张百熙看孙元起就这么站着,没啥表示,只好出言提醒:“你应该跪下接旨!”
“哦。”没办法,孙元起只好不情不愿地跪下。
“有旨:赏孙元起宣德郎、国子监监丞职,从六品衔,暂任京师大学堂副总教习、提调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钦此!”
孙元起从地上爬起来,心中大为不爽:就这点事儿,你把我急吼吼地召来?直接写信送到我们家得了,还省我跑那么远。难道你就为看我磕头的样子?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孙元起问道。潜台词是:没什么事,我可就回去啦!
张百熙忽然叹口气,一脸忧愁:“唉,百熙贤侄有所不知。再过半个月,京师大学堂便要举行招生考试,有些试卷尚未准备,真是愁煞老夫啊!”
这才是找我来的真正原因吧?你倒是早说啊!
孙元起心中愤愤,却不能表现出来,嘴上大包大揽地说:“大人有什么试卷没有准备的,就交给卑职吧!卑职一定尽力,效犬马之劳!”
“那,就有劳贤侄了!”张百熙说着,从袖口中抽出一张纸,“贤侄,上面的都要出份试卷!”
孙元起仔细看时,上面列着两类:
仕学馆考试科目:算学策、物理策;
师范馆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