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老觉得“章炳麟”这个名字很熟悉,想了半天,一拍脑袋:不就是那个章太炎么?好,要是他来的话,绝对可以!当下给章炳麟去信,表示如果前来,每年三千两!
除了这位牛人之外,来信中表示可以来任教的,还有王先谦(长沙王益吾)、孙诒让(瑞安孙仲容)、皮锡瑞(善化皮鹿门)、廖平(井研廖季平)、崔适、严复、陈衍、杨守敬,孙元起高兴到不行,急忙给这些学问大家写信,除了严复、杨守敬是希望他们即刻到任外,都是希望他们能明年春节后到北京。每封信都附上白银百两,作为路费。;
等信写完寄出,兴奋劲过去。屈指一算,孙元起脸就苦下来:别的不说,等着几位老师一来上班,一年就一万多两银子出去了。今天就算过去了,明年有mit、耶鲁的18万美元,也好过去。关键后年、大后年呢?总不能关门大吉吧!
在开学前一天,石蕴玉陪着夏瑞芳来到了学校。他们此行,除了给学校送教材以外,还有捐款一事。为了“感谢捐款人对学校作出的巨大贡献”,孙元起在校门处恭迎商务印书馆一行的到来。
夏瑞芳从马车上走下来,高声说道:“百熙老弟,听说你的学校美轮美奂,世间少有,愚兄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北上一探究竟,你不会怪罪我吧?”
孙元起呵呵笑道:“夏兄北来,小弟欢迎还来不及呢,如何会怪罪!”
寒暄之后,又和石蕴玉打了招呼。马车拖着教材,自往校内驶去。孙元起作为主人,陪着夏瑞芳观览校园,然后把他们一行引进了校长室。
只是校长室第一次迎来了客人,相对坐定以后。夏瑞芳开口说道:“石先生回去,说这所大学如何如何美观,今日方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
得到别人的承认,孙元起心中一喜,嘴上却说:“夏兄谬赞了!”
夏瑞芳摆摆手:“欸——,不必过谦!学校虽然只有三四个月,居然已有如此规模,足见百熙老弟胸中自有丘壑!如今,朝廷下了《兴学诏》,各省大学堂必将乘势而起,恐怕立学规制,不出老弟的《学校学制初拟》;但要说建校手段,却是不及老弟万一的。”
孙元起心想,说到大学,我国内国外、前世今生不知看了凡几,猪肉没吃过,还没见过猪跑么?
夏瑞芳又说:“想当初,皇上、西太后亲谕创办京师大学堂,每年三十万两白银,如今都被雨打风吹去……唉!”
没看出来,这位夏兄还是位愤青啊!
说了半天闲话,终于绕到正题上。
“百熙老弟为了科教兴国,不远万里,不恋高薪,筚路蓝缕,可谓辛劳。为兄自然不能落后,我们商务印书馆决定捐款一万两白银,作为办校资金。”夏瑞芳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孙元起。
孙元起鞠躬表示感谢,斟酌一下,说道:“夏兄,我们学校明年将兴建多所建筑物,为了感谢这笔捐款,其中一座将以您命名,以示表彰。只是这栋楼的名称如何,尚请你定夺。瑞芳楼?粹芳楼?”
夏瑞芳,字粹芳。这些孙元起是知道的。楼叫什么名字,总不能因为是商务印书馆捐资,就起个“商务楼”这样雷人的名字吧?
夏瑞芳有些意动,手指轻轻敲击座椅的扶手,过了一会,才说道:“我年方而立,以我的名字来命名,总有些不妥。我是江苏春浦人,不如就叫‘春浦楼’吧!”
于是,经世大学中又一所建筑在谈话中诞生。
孙元起心里旁算一下,给了老赵五千两银子采购甲骨去了,现在进项一万两。一来一去,还结余五千两。嗯,那就先给那几位国学老师建几套宅子吧。
送走夏瑞芳,然后学校就开学了。
十月一日,天气晴好。
经世大学的开学典礼在讲堂举行。台上就坐的除了孙元起,还有来自耶鲁、mit、麦吉尔的九名研究人员,再加上薇拉。孙元起是台上唯一的中国人。在严复、杨守敬到来之前,这种现状不会改变。
台下就坐的,有经世大学首批大学生,本科和预科加在一块儿共计37人,比招生简章中多出2人。倒不是这些人特别优秀,而是孙元起想为中国发掘和培育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边上还有“景”字班、“多”字班以及部分物理传习所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过,现在那部分没考上大学的学生被编为经世大学附属高等学堂、“景”字班被编成附属中等学堂,“多”字班为附属高等小学堂。莉莉丝、艾琳娜、妮娜三位小姑娘也委委屈屈地坐在边上,尤其是莉莉丝,嘴上几乎可以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