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注意这些细节的问题。老实说,组织部门的权力太大了,我考察过无数个干部,我的体会太深了。”贾士贞停住了,他看着常友连,常友连不停地抽着烟,这时秘书长夏季进来了,说有个县委书记要见常书记,常友连说他正谈工作,让他下午再联系吧!
第35节:考试(8)
市委书记常友连没有想到上任不久的组织部长贾士贞居然对下臾的干部掌握得这么细致。当然,谁不希望自己当权执政期间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片光明,对于干部问题,过去提拔干部的模式大都是领导者举荐,而领导大多数又是他这个市委书记,即使是其他领导,也往往都是通过他来实施的,现在贾士贞一下子把这些问题摆到他面前了,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否定贾部长的意见。在常友连的记忆里,过去的组织部长谈到干部时,从来都是只说具体人,除了他交办的提拔的对象,组织部汇报的方案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组织部长个人意见,当然,作为市委书记,他也不可能把所有提拔干部的大权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因此,组织部长就成了提拔干部的最大权力者。
常友连推掉了秘书长的预约,继续和贾士贞的谈话。
贾士贞说:“首先,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就能比其他部门的同志水平高、能力强?这么多年来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凭关系调进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近亲繁殖。所以,不能排除有些人文化水平低、能力差。同样,把考察干部的生杀大权交给这样的人,找什么人谈话,别人谈什么,他记什么,怎么记?权力全在他们手里那支笔。至于材料怎么写,领导根本不知道,而形成的考察材料却成了提拔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这其中的奥妙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我在省委组织部干了八年考察干部工作,体会太深了。所以我不仅要揭开考察干部的秘密,更主张彻底改革这种考察、选拔干部的办法。当然我知道,我这样做,要触及许多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现有的组织部内部的一些人的利益,阻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还有,正因为组织部门的权力过大,人们往往羡慕、嫉妒,却又渴望进入组织部。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因为某人的关系调进组织部了,几年后,当上了科长了,就必然提拔成县级领导。而和他同期的工人,成了下岗工人,就是机关里的那些表现突出的科级干部,又有几个能选拔到县处级的呢?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今吏治上的弊端吗?干部人事制度不改革行吗?”
“士贞,”常友连说,“我没有在组织部门工作过,你说的这些我体会不深,也没有细心研究过,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是啊!就是现在,我这个市委书记,算是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但是一听说省委组织部来人了,不要说部长,副部长,就是来了个处长,尤其是市县干部处的处长,甚至一般干部,我都是十分重视的,有时还亲自陪他们吃饭,其他部门的厅长以下的干部,除非个别特殊情况,我是不当回事做的。经你这么一点破,还确实是这么回事。你要想选拔,考察是重要一关,谁敢忽视他们呀!”
“我们这次公选市委组织部的科长,就是要坚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谁也别想搞特殊。第一道程序的文化考试,必须坚持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贾士贞有些激动地说,“这些天,找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可是我只能说凭本领。就是在下一轮考察和公开答辩问题上,我们也尽量做到合理、公平。”
常友连说:“那么说说你下一步的想法吧!”
贾士贞说:“我建议,先搞试点,先在副县级干部中,也可以同时搞少数正县级干部的公选,方法就在我们公选市委组织部科长的基础上修改。先宣传发动,后报名,再资格审查,然后文化考试,确定一比三入围对象向社会公布,再进行考察,公开答辩。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最后按照综合成绩,最高分数提交市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最后向社会公示。”
常友连说:“那好吧!你们组织部搞一个详细方案,交常委会讨论。”
贾士贞出了常友连的办公室,就给鲁晓亮打了电话,鲁晓亮说他已经去了外地,现在正在紧张营救卫炳乾。贾士贞正犹豫时,组织部通知他回办公室有急事。他便匆匆赶回办公室,原来是省委组织部通知他下午去省里开会。
贾士贞让办公室通知驾驶员把车子准备一下,下午两点钟去省里,这时他才想到来西臾已经三个多月,还是第一次回省里,头脑里立即想到妻子玲玲和女儿,正在给玲玲打电话时,他随手翻着报纸,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和上次几乎是一样的动作,翻开《 臾山晚报 》,一眼瞥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