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内涵,买帽子的和管事的这二个人一定要是男性,除此之外,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都可以有较大的改变,而不会影响到故事的全局面貌。人物仍然不是这个故事的要素。
4、改变起因: 如果吕大爹不是买帽子,而是买鞋子呢?
那就没有这个故事了,显然,买帽子这一点是万万不可改动的,起因是要素。
5、改变经过:如果帽店管事的直接给吕大爹好帽子,或者没有说出那句“绿帽子”的话呢?
如果是那样,这个故事就面目全非了!毫无疑问,经过是故事的要素。
6、改变结果:如果吕大爹拒不买半价好帽子,然后,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帽店,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要是那样的话,整个故事就不再风趣幽默、转折起伏了,故事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和情节都会跟随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结果也是故事的要素。
7、改变主题点:勿要以衣冠取人,就是这个故事想传递给我们的主要思想。它的变化,会导致文章素材、情节等整个面貌的全面改变,故而,主题点是这个故事的要素!
8、改变矛盾冲突点:这篇文章的矛盾冲突点如果改为:即重衣冠又重人,诚信经商家业盛。那整个故事就要推倒重来了;所以,矛盾冲突点是这个故事的要素!
9、改变情节线:故事的情节线是由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共同组成的,在这里就是帽店里的主顾冲突,包括“衣冠邋遢挑帽子………“绿帽子”的传统内涵………帽店老板的机智、圆滑………最后的结果”。如果改变这个情节线的编排,整个故事的细节串联、文章风格就可能完全改变。故事的面貌就大变了。因而,故事的情节线也是这个故事的要素!
上面的结论具有普遍性,随便找一篇记叙文,便可得到验证。
07(中) 故事恒久远 要素永流传(1)
故事可以改,记叙文的故事性不能改;
文章可以变,结构记叙文的要素不会变。
现在,记叙文的要素终于浮出水面。
1、 文章的主题点是记叙文的第一要素。它是一篇记叙文选取素材、构思情节的核心和基本点。
文以载道,一篇记叙文最终总要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感受。这个道理和感受就是文章的主题点。主题点是记叙文的核心和构思的出发点。素材的提炼和选取、情节的安排等等所有的环节,无一不是以它为中心进行的。尽管写作文时,我们常常在文章的最后才点题,但在构思时,文章的主题却常常是要最先考虑的。
据说,在流行歌坛,这种做法叫定位。歌手是青春偶像型的,还是实力派的,必须先定位。定位后,他们的衣着装扮、演唱的作品、表演风格等等一切就要以这个为中心来确定。
特别提示:主题点可以出现在文章中,也可以不直接写出来,而让读者去体会。
;;; 例如:《吕大爹买帽子》这个故事,就没有直接去说任何道理,但我们读后,却能千真万确地感受到“莫以衣冠来取人,荒堂行为自受损”这个道理的存在。
2、“矛盾冲突点”是记叙文的第二要素,它决定了文章选材的基本范围。
要说明文章蕴涵的主题道理,可以有很多个侧面,从哪个侧面来说明呢?这就要看我们确定的“矛盾冲突点”。确定了矛盾冲突点后,才好确定用那些素材,不用那些素材。
比如,与《吕大爹买帽子》一样,同样是想说明“不要以衣冠取人”这个主题道理,下面的故事就是另外一个矛盾冲突点,另外一套素材和情节走向。
公司形像 黄泰元(台湾)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夫,伸手推开厚重的汽车展示中心玻璃门,他一进入,迎面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柜台小姐,很客气地询问老农夫:“欧吉桑,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老农夫有点腼腆地说:“不用不用,只是外面天气热,我刚好路过这里,想进来吹吹冷风,马上就走了。”
小姐听完后亲切地说:“就是啊,今天实在很热,气象局说有32摄氏度呢,您一定热坏了,让我帮您倒杯冰水吧。”接着便请老农坐在柔软豪华的沙发上休息。
“可是,我们种田人衣服不太干净,怕会弄脏你们的沙发。”
小姐边倒水边笑着说:“有什么关系,沙发就是给客人坐的,否则公司买它干什么?”
喝完冰凉的茶,老农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