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围歼(第2/6 页)
炸。炮楼里两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放一个班,另外两个班在院里建立阵地阻击,两门迫击炮都放在院里,隐藏在炮楼后面。其他排以班为单位,在镇子两侧建立阻击阵地,因为敌人有炮,部队不宜集中,既是被突破阵地,就散开来打。反正就凭他们一个连不可能把鬼子挡在这里,能迟滞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次阻击战本来没有考虑区小队,因为刚刚组建,还没训练,形不成战斗力,魏连长建议区小队进山去躲避。区小队的战士却非要参加这次战斗,派来的两个区委领导来找魏连长。魏连长就安排他们去进镇子西公路南侧的山坡上,那里也是自然形成的像梯田一样的一层一层的缓坡地,最低处的坎,离公路一百多米,水平距离也就五十米左右。这边一打,鬼子肯定会往回缩,他们就可在坎上往下扔手榴弹。鬼子要上山,他们就跑。反正他们是本地人,山上的情况比较熟悉。区小队接到命令立刻上了镇子西公路南侧的山上。
这伙鬼子、伪军就是三团三营阻击的鬼子一个大队,伪军一个团,三团三营撤后,他们便通过南岭,直到横山。
阳城方向的鬼子未撤前,军区一二团都在阳城防线,三团跟着军区司令部走,阳城方向鬼子一撤,司令部转移到二团占领区董家集,三团还在对南岭一带警戒,就与这伙鬼子和伪军在横山与南岭之间周旋,鬼子和伪军一副拼命的架势,三团则有利时干一票,无利时就躲开,引着鬼子在山里转悠。
今天鬼子突然撤了,不和三团玩了。三团也纳闷,鬼子撤的蹊跷,而且是向清河县方向去的。省军区司令部安排三营去了阳城县大队,团里就有意见,一个主力营跑到一个县大队休整,太不靠谱。可是省军区首长这么安排的,团里也不敢蹦高。团里知道三营是整装撤下来的,伤亡比较大,但建制还在。三营去阳城县大队经过胡家营,鬼子去的方向也是经过胡家营,这种重合不是偶然的,要么三营还在胡家营,要么胡家营发生了什么。团里决定派二营尾随鬼子去看个究竟,必要时支援三营。二营离鬼子十里路左右,侦察兵就跟在鬼子屁股后面,直到胡家营。
鬼子知道胡家营是他们占领的,所以,长驱直入。排头的是伪军,原本一个团四个营,两千二百多人,在南岭时打残了一个营,去横山又被打残一个营,剩下一千四百多人,鬼子一个整装大队,在南岭时被打掉两个小队,这次在横山又被打掉一个小队,已不足千人。这样算下来,鬼子和伪军在规模上是三千多近四千人,但已经残缺不全了,只有不到两千五百人了。但战斗力还是强悍,部队行进的气势依然很强。伪军三路纵队,直接进了镇子,在炮楼旁停了下来,后面的部队还继续前进,队形越来越密。伪军想进炮楼,几个人在吊桥外前停下来,吊桥是拉起的,没有哨兵,阵地里的战士都隐藏着。
一个伪军连长大喊:“人呢?都死哪去了?”
所有埋伏的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敌人就在身旁,魏连长还不下攻击命令。
魏连长就在炮楼二层,在一挺重机枪旁,从枪眼看到鬼子完全进入射程,也停了下来。他没把炮楼旁的伪军放在眼里,就是想重创鬼子。反正已下了死在此地的决心,所以他敢这么靠近敌人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自己人死与不死就不考虑了。他觉得时机已到,命令:“对准鬼子,打!”
两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几乎是同时开火,子弹呼啸着倾泻向鬼子。在队列中,一颗子弹射穿几个鬼子的情景毫不新鲜,鬼子倒地的动作如醉汉般歪七八扭,或仰面朝天,四仰八叉,一会便横七竖八,满地躺着鬼子。鬼子起初一阵混乱,倒地的,就地卧倒的,寻找掩体的,接着便开始反击。子弹射向炮楼“噗噗噗!”的响,却毫没影响炮楼里的射手。这就是炮楼的好处。鬼子的炮兵就地架炮,可离的太近,炮楼里的机枪专门对着他们扫射,就是迫击炮只要立起来,人就要倒下。汽车拖的野炮更不用说,正要架起来,机枪那给他们机会,立刻把炮手全部射杀,把汽车打的趴了窝。鬼子见过于被动,喊叫着直接后退,不顾死伤,用人力拖着炮跑,死了就换人。机枪追着鬼子扫射,鬼子一批一批倒下,还是把炮拖走了,而且越跑越远。
炮楼顶的战士一人提一筐手榴弹,早早的把手榴弹取出,一溜的排着,拧开盖,掏出拉环。枪声就是命令,枪声一响,一颗颗手榴弹向敌人飞奔而去,在敌群中爆炸。平行距离也就三四十米远,又是居高临下,战士们都是一次两颗两颗的投,炸的伪军一片混乱,嚎叫的,乱跑的,人影弥漫在爆炸的烟尘中。其他埋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