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有人问了,股票是不是金融衍生品?看起来它也是在卖数字(价格)。
需要澄清的是,股票不是金融衍生品,因为股票是拥有一个公司一部分真实资产的凭证,所以他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是“金融品”而不是“金融衍生品”,然而,再由股票衍生出来的玩意,例如股指期货、例如权证,因为他们都是由股票这个“金融品”衍生出来的,所以股指期货、权证就是金融衍生品。
你猜猜,现在全世界金融衍生品的规模有多大?
说出来的数字吓死人——超过600万亿美元,这是2007年的数据。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市值并没有太大影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5月10日公布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仅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规模就达到了万亿美元,其中商品期货和信用违约掉期两个项目名义价值还分别比2008年减少了21%和9%。
你要问了,这万亿美元的衍生品都是干什么用的?
很简单——都是用来挣钱的!
既然用来挣钱,那么只要钱在投资银行过一下,也就是说只要有任何交易发生,他们就会抽取佣金,你想一想,6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在那些投资银行过一下,即便的佣金,数字也高达6000亿美元——这,已经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了?!
再加上每天数万亿美元的股票交易的佣金、债券交易的佣金……
从事着这种工作,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CEO们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收入自然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挣了几百亿几千亿美元,给自己个1亿美元,有什么了不起的啊?
就说美国华尔街的那五大投资银行吧,他们根本不做实际的银行放款、贷款业务,整天把投资、回报、利润、期权、掉期等词汇挂在嘴边,发财的主要门道之一,靠的就是抽取金融品、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佣金!
比方说,被誉为“华尔街皇冠”的高盛投资银行,在2009年全年,大多数交易日的佣金收入都可以达到1亿美元以上,这是什么概念?
当然,佣金还不是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唯一收入,即便是如同高盛那样丰厚的佣金收入,都还不够公司发奖金用!
华尔街更大笔的收入来自上市公司股票的承销业务费、政府债券的承销业务费以及其他各类金融品、金融衍生品的承销业务费。
在承销这些股票、债券或者金融衍生品的同时,金融机构又都可以在公司上市之前以一定的折扣获得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此外还可以以大笔资金亲自参与买卖股票获利——这个才是现在华尔街金融机构收入的大头,因为本身华尔街这些投资银行,可以给股票价格目标进行评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焉有不大赚而特赚之理?
4。3“花明天的钱”(1)
“按揭”买房现在似乎成了中国人买房的标准模式,对于几千年来都坚决抵制的借债消费的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华丽丽”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理念总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可现在,流行的理念变成了“花自己的钱不如花别人的钱,花今天的钱不如花明天的钱”。
为了让普通民众接受“花明天的钱”这种崭新的金融理念,从2001年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我们都看到了房价蹭蹭蹭的上涨。
就说中国吧,从2003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同区域的房价至少上涨了3倍,当初如果你出20万元的首付购买大城市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的话,现在你的财富至少是400万元。
从20万变到400万,2000%的利润!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可见,相比中国近年来大城市房价上涨的利润,被马克思称为“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冒着绞首的危险,也只能挣300%的利润,也实在忒笨了一点。
令人唏嘘感慨的是,我们的这种“利润”,还完全还是政府政策允许和鼓励的,据说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住上自己的房子”。
于是,从2003年以来,中国凡是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