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2/4 页)
身入手,纵论严密结构,横议逻辑关系,甚至还有专人谈其独特语境;也有从王书记重要指示生发开去,将一篇刚刚写就的文章,与王书记早些年发表的一系列讲话、文稿相对照,竟然从中发现诸多暗全之处,把个王书记的马屁拍得风生水起,也将张思文文章抬得上了九天。坐在那里的愈彦知道,不少发言者直到开会前一刻才看到张思文的文章,有的只是草草翻了一下,等到仓促上台,照样口若悬河吹得天花乱坠。
哈哈,原来这就是专家!愈彦想。
愈彦发现,专家、学者发言时,罗教授脸上不时飞起红云,那当然主要是得意、兴奋之色,间或也有让那帮人吹得不好意思的成分。
至于新闻记者那边,早有博士生们与愈彦共同撰写的通稿,上边既有“按照王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字样,也有“专家、学者们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踊跃发表高见”之类的句式,完全符合当下新闻的格式规范。
事后播放的电视画面更加奇巧,也不知那些记者采用了何种拍摄或编辑手法,一间原本不大的会议室陡然变得阔大、深邃,空间感觉大了好几倍,包括服务人员在内的区区四十几个与会者,居然产生出摩肩接踵、人潮涌动的奇异效果。
会议结束,除了中午每人二百元餐费,临走时照例人手一只红包,少则几百元、多者千员不等。主办会议的社科联、山大哲学系、《山鲁实况》杂志社,又分别有三五万元的主办费,那几个帮忙了好几天的博士生,愈彦也每人悄悄塞了一千元。整个研讨会在一片碰杯声中圆满结束。
研讨会一结束,张思文马上就悄悄赶回安泰。第二天,安泰很多人都从省里的报纸、电视、电台里获悉研讨会的事,大家这才知道张思文的那篇文章,竟然受到省委王书记的高度评价,在省理论学术界也引起很大的轰动。
吴麒市长在走廊上遇到愈彦,大声嚷嚷道,“好嘛,场面、规模搞得不小,这个脸露得不错!”
张思文则回应道,“不让他们那么搞,非不听,硬是搬出王书记这尊大菩萨,没办法。”
张思文也知道,如此对话不免有些假,可不管怎么说,文章发表及之后这个专题研讨会的效果,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第0194章 送礼
研讨会召开的很胜利,张思文决定利用省城的关系再加一把火,矿产整合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还是你去帮我借,这个时候我频频往省里跑,不太合适。”张思文对愈彦说。
“尽量多跑几家吧,不过,这位老同志是重点!”张思文把名单仔细看了又看,确认没有遗漏,这才在其中一个名字下边画了一道重重的横扛。
愈彦一看,是一位是省农村工作部离休的辛处长。
对于这位老领导,愈彦不是很熟悉。跟张思文做秘书几个月,过段时间他都要随同到省城跑几次,专门看望一下这些安泰籍的老干部。
通常情况下,张思文会亲自一家家跑,虽然有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坐就走,但那种姿态便代表了重视与尊敬。如果张思文实在跑不开,就让秘书愈彦代劳,礼物还是那些,话却要多说几句,无非解释张思文何故不能亲临,平常如何对老前辈们百般记挂,或者当场给张思文拨个电话,由他亲自与老同志表达。
“知道为什么重点要跑辛处长吗?”张思文问。
“这个,还请书记指点”愈彦摇了摇头,疑惑的说道。
“看来有必要对你进行一点革命传统教育喽。”张思文呵呵一笑。
愈彦当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资料,以便到时候懂得怎么说话,如何拿捏分寸。
“别看这个辛处长离休前只是省委农村工作部的一个处长,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与省委领导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张思文介绍道。
辛处长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一位老八路。他老家在安徽芜湖,高小毕业后跟随一位同乡出来参军,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并随解放大军接管安泰。解放后,辛处长由于年纪太轻,被组织上送到省农学院继续读书,成为五十年代那批土八路中的知识分子。此后,他长期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以常年深入基层、熟悉农村、精通农业而著称。他的足迹遍布全省乡村,安泰郊区更是他来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不论多大机关、多高级别下来的干部,但凡到了农村都不兴住宿宾馆、招待所,而是一律吃住在农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文革”风起,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资派的辛处长在省里遭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