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业破产。
那么,第四种员工需要管理者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他们需要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获得应有的身份认知,同时,还渴望能够在工作中保持独特的个性。根据我与企业内部众多第四种员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失望主要源于领导者领导方式的失误。如对未来缺乏确定性、领导者介入管理而形成企业内部不公正、能力得不到适当的体现,等等。
企业中为什么存在着管理者?或者说为什么许多人愿意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者?这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缺乏对规则应有的敬畏,他们认为规则是无效的,所以自身积极参与管理。而且,在他们心目中,他们认为规则是针对员工的,与他们无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是针对所有人的,而不仅仅是员工。正如法律是针对所有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一样,而不仅仅是针对犯罪分子的。
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者正是一部分领导无视规则的典型行为,更无知的是有些人将自身视为规则。将自身视为规则,意味着将自身视为他人命运的决定者。这是违背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的人性需求的。
BOOK。←红←桥书←吧←
第18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5)
随着知识型员工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平等和自我价值的需求将更为强烈。那些无视规则,或是将自身视为规则的管理者都将遭遇灭绝性的打击。人们可以为某种规则放弃自身的追求,但绝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放弃。
第二节重构企业组织
“秩序具有一种保守的含义。它通过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划分责任和身份来组织社会。”
——雅克·布道作为一种组织,企业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关于管理者的历史同样长久。
今天,管理者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企业组织的结构也将随之改变。作为企业组织核心构成之一的管理者的消失,必然将给企业带来结构性的变化。
——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正在拉开序幕。
管理者的消失并非意味着管理职能的消失,而是随着人们对自身要求的提高以及寻求自我价值产生了演变。新的管理更为注重领导职能和规则的力量。
这场管理革命的本质在于个体的兴起使企业管理成为基于人性的一项技能。在本章,我们先从组织的变化对管理进行论述。
企业将改变以往二元对立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者的存在是因为企业始终由两部分构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互对立的。管理者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而员工总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之进行对抗。尽管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但他们依然可以采取消极怠工和确保最低要求等方式使得企业难以在市场之中获得真正的成功。而这一切将随着管理者的终结而终结。
未来的企业必定是众志成城、全体同心的组织。管理者的消除使得企业内部的斗争宣告结束,企业转变成一个真正的整体:领导者指明方向和分配资源,并身先士卒与员工一起实施企业目标。管理者的消失使企业中最后一个影响经营效率的角色不复存在。
高效的组织结构
管理者的终结使得企业组织转变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企业构成也从以往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员工,转变为单纯的领导者与员工。如果对企业的职能进行概括,则是领导者指明方向和分配资源,而员工负责实施。所有企业成员都围绕着运营目标展开自身工作,并对工作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这一结构性的转变使得企业所有人员都将精力放在发展上,包括领导者,这使得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而存在着管理者的企业,则因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内耗而使得运营效率难以得到彻底的释放。因此说,没有管理者的企业,或许是最具效率的企业。
——任何内部存在着对抗的组织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高效率。未来的企业仅仅从寻求高效率这一需求也必然将取消管理者。
。←虹←桥书←吧←
第19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6)
高效运营是企业亘古不变的目标之一。真正的高效率取决于组织结构,管理阶层越复杂的企业效率往往越低,这便是众多企业追求扁平化管理的根本原因。但由于扁平化管理无法改变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对立局面,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管理者的终结则达到了真正的扁平化管理,或许称作为扁平化领导更为准确。
许多领导者时常埋怨:“企业规模较小时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