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信中颇有信心地宣布:“超级市场已经过时了。”
克洛格、蒙哥马利和华德,以及赛夫威,我想它们都已达到了顶峰。这些连锁店从现在开始将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
幸运的是《如何经营杂货店》这本书没有出版问世。
但是,沃伦参加到了巴菲特父子公司的工作中来。在这儿,他直接感受到了祖父恪守的原则。欧内斯特每天从沃伦微薄的工资里扣出两分钱——这项举动,再配合有关职业伦理学的讲话,目的是为了让沃伦对政府项目,类似社会安全项目等等所导致的无法承受的耗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工作本身非常辛苦,搬举板条箱,拉苏打水瓶……沃伦不喜欢这些工作,甚至不喜欢杂货店的气味,水果腐烂的时候,他只有硬着头皮去清扫垃圾箱。
但是他喜欢商店。巴菲特父子商店是一个能放百货的舒适的小窝。这儿有吱吱作响的木质地板,旋转的电扇,还有成排的木货架高得直顶天花板。
当有人想要货架上层的罐头时,沃伦或另一个店员就会把一张滑动梯子搬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它升到最高点。
这是沃伦所见到的最成功的生意。他的叔叔弗雷德站在柜台后面与每位顾客愉快地交谈。那些香喷喷新出炉的面包,制好的干酪,还没包起来的小甜饼和干果……巴菲特父子店确有特色吸引顾客们频频光顾——也许是恪守祖父节约每一分钱的美德罢。
① 当多年后问及沃伦是否真的彻夜未眠,多丽丝说:“天哪,不,他睡得欢呢。”
查理。芒格每周六也在这里工作,直到许多年以后他和沃伦才有缘一见,结果后来两人成了商业伙伴。芒格在店里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灌输。诺曼。罗克韦尔说:“没有谁在店里闲荡。从早上第一个钟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你都处于无比的繁忙之中。”有一次,沃伦的侄子比尔。巴菲特迟到几分钟赶到店里,碰到了他那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祖父。他手里拿着一块表站在二楼上怒吼道:“比利,都几点钟了!”
住在欧内斯特家里那段日子中,沃伦常常到父亲的商业伙伴卡尔。福尔克家里吃午饭。在福尔克太太准备午饭时,他就从福尔克研究的那些投资的书里面抽出一本来看。有一次,沃伦一边咕嘟咕嘟喝着玛丽。福尔克做的鸡面汤,一面宣布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还令人不可思议地加上一句:“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玛丽。福尔克被他的话吓坏了,连忙叫他不要再说出类似的话来。沃伦盯着她笑了起来。她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总是热情欢迎他到福尔克家里来作客。是玛丽。福尔克第一个向沃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沃伦,你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
“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沃伦答道,“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八年级的最后几个月,沃伦暂时得以解脱,又和老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在城里四处乱跑。从位于西郊的巴菲特商店跑到市中心的鹅卵石街道,这里有喧哗繁忙的自由市场以及红砖和铸铁的仓房。这里也正是一个半世纪之前奥马哈的巴菲特家族的第一代:悉尼。巴菲特盖起商店的地方。转眼四代人过去了,沃伦也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园。他承袭了镇上那种不拘礼节的风格,大草原上人们朴直的说话方式以及难以看透的,不轻易流露出情感的外表。
他天真、质朴而且平平凡凡,但在特性之中——他天生的自立,充满雄心却谨慎的资本家的热情以及复杂、平静的外表——都说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西部佬。到1943年秋季时,沃伦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逃避去华盛顿服兵役,于是这段离开华盛顿的暂缓期也随之宣告结束了。2逃离
巴菲特一家又搬到了温泉峡谷的一套四居室房子中,它座落在华盛顿外围的西北四十九街上。房子由刷白的砖块砌成,前面有一个敞开的门廊,还有一个直通屋后的斜坡车道。这是朴素的年轻国会议员的典型居室——理查德。尼克松一家是他们家的邻居——从马萨诸塞大街走过来只有几步路。房子后面尽是成片的树林。
沃伦的新生活就围着他在 《华盛顿邮报》那份工作转着。现在他满13岁了,他登记了他的收入并提交了纳税申报表——他坚决不要父亲纳这笔税款。
但是,除了他的送报工作以外,沃伦觉得一点都不开心。在艾丽斯迪上初中,他给老师招来不少麻烦,而且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由于他在班上年龄算小的,又跳过一级,因此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