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异乡已经变成了故乡,那新安江畔的故乡嘛,早已沉入千岛湖底,家国可以兴亡,
城,竟然也可以从地球上抹掉,不留一点痕迹,大陆开放之后,人们纷纷结伴还乡,
也许人事全非,但乡,总归是乡吧,淳安城的冬英却冷冷的:“回去?回去看我什
么呢?”她说。
“看不到城,”冬英的女儿,我,说,“看人总可以吧?”
距离冬英离开淳安近半个世纪之后,一九九五年九月,七十岁的冬英和丈夫,
和女儿,又回到了淳安,不,现在叫千岛湖镇了,而且是个新兴的小镇,树小,墙
新,画不古的新兴的小镇,在一个小岛上。“岛?千岛?”冬英说,“以前都是山
啦。”当然,水淹上来,老城沉进水底,山顶突出成岛,千岛湖曾是千山乡,冬英
确实没想到近五十年“沧海桑田”竟是如此具体!
“这次回来,我一定要找到我父亲的坟。”冬英说,“做了水坝,坟迁走了,
迁去了哪里?好几年,我都梦见他,他从坟里出来,脸是绿的,水草的颜色,他说,
女儿啊,我冷啊,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我迁走”
一圈围坐着的亲戚突然安静下来,我从一张脸望向另一张脸:这真是极复杂的
安静;他们听见了“迷信”,却又不好伤老人家的感情。“湖很大,一千多个岛,”
他们犹豫地说,“我们只记得一个大概的范围,怕不好找”
“可以试试看。”冬英说。
“我们这儿是可以遥祭的,就是对着那个方向祭拜,大姐你遥祭也可以吧?”
我看看冬英,她也正瞧着我。啊,我知道她要说的每一个字。
“我在台湾遥祭了四十七年,”冬英顿了一下,偏着头,似乎在想这“四十七
年”的意思,然后说,“今天人到了淳安,怎么能再遥祭呢?”
“千岛湖出事以后,”亲戚面有难色,“租船管制很严”
“我是淳安的女儿,”冬英静静地说,“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
多情的亲戚不仅为我们找来了一艘汽艇,还雇了一位熟识水路的船夫,船夫带
着老城的记忆,能看穿湖水,将岛回复成山,认出哪座山在哪座山的什么方位。汽
艇在六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穿梭,掠过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岛,烟波浩渺,千岛
湖看起来素朴纯净,像原始的自然,但是我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无
数个耸立水面的荒岛,其实既非岛。也不荒,那曾是山,母亲年幼时和小朋友们攀
爬过、野餐过的地方,水面下,曾经是一片又一片的果园,母亲曾经牵着大人的手
去收租的地方,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繁荣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
下会有绵延千年的人文彩墨。不,我不只是一个游客。
水花喷溅,滴在手上觉得温凉,猴岛,很多猴子,想上去看看吗?不想。蛇岛,
很多蛇,想看看吗?不想。
我们只想看一个岛,寻找一个岛,在这一千个岛中。
船扑突扑突慢下来.船夫认为应该在附近了,亲戚们三主两两站在船头眺望水
面,前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冬英的表妹皱着眉注视,犹疑了一会儿,然后肯定:
“这里,”她指着那个岛,“就是这个不错!”
小岛还没一个房顶大,杂草丛生,近水处却是一片秃秃的黄土,参与了当年迁
坟的表妹拉着冬英的手,走近水边:“那个时候,是小表姐挑上来埋在这里的,原
来以为已经迁得够高了,没想到”
没想到水漫淹到山的顶尖,现在冬英看见的是两块砖头泡在水里,就在水面接
触黄土的那条波线上,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我听见呼呼的风声,还有冬英模
糊的语音:“我就知道他说他冷嘛”
湖浪挟着些许水草,打着若隐若现的砖块。那砖浸泡已久,失去了它本来的颜
色,一炷香烧了起来,青色的烟抓不住,随风没入水色。
离开淳安,我们经由山路往建德,小汽车在石子路上颠簸,爬上一个陡坡,又
急急盘旋而下,车后辗起灰尘,路边的树木也蒙着一层灰白,但千岛湖的水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