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页)
就受到中国普通百姓的喜爱。
于是,“小灵通”改行了,从小记者变成手机的品牌。2003年9月22日,新华网浙江频道发出记者余广珠的《“小灵通”本是小记者出身》一文,写道:
“小灵通”是什么?“不就是无线市话嘛!”也许很多人都会如此脱口而出。可年纪大一点的人也许会知道,“小灵通”其实是记者出身。昨天,“小灵通”之父叶永烈先生来到杭州,向市民讲述了小灵通的离奇身世。
“小灵通”其实早在1961年就出生了,当时的“父亲”就是上海作家叶永烈。可由于生不逢时,《小灵通漫游未来》一书中的主人公小灵通并没有能够及时与读者见面。1978年该书出版后,大眼睛、大耳朵的小记者“小灵通”立即成了当时中小学生热捧的偶像。
“小灵通”也许不会想到,在自己不惑之年还能从记者转行电信。1997年,原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在全国首次将日本PHS技术应用到杭州的固话网中,诞生了第一代可以移动的市话,而叶永烈笔下的“小灵通”成了这个电信产品的“代言人”。
2003年5月17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王天广的《移动的“固定电话”———小灵通》一文,分析了“小灵通”的“小”、“灵”和“通”三个特点:
“小灵通”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赢得人们的青睐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其具有“小”、“灵”和“通”三个特点。
“小灵通”的“小”还体现在辐射小和基站小两个方面。“小灵通”手机的辐射率仅为目前一般手机辐射率的3%,“小灵通”基站的发射功率也非常有限,只有500HW,而一般的家用微波炉的功率都接近700HW,因此,“小灵通”基站的覆盖范围也非常小。 。。
“小灵通”手机拥有一亿用户(4)
上海人口中的“灵”字意味着方便使用或讨人欢喜,“小灵通”手机恰恰应了我们上海人口中的“灵”字。首先,拨打方便。这是因为它的号码与固定电话相同,不仅容易记忆,更方便拨打,用着顺心;其次,是话费便宜。“小灵通”的资费方式与市话相同,只相当于目前一般手机话费的五分之一,并且实行单向收费;第三,是功能较多。“小灵通”除了具备固定电话的所有功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