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 页)
来之前,德国的5艘战列舰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在联协能力上德国人已经可以比久经考验的英国人更为出色了。
凯撒?腓特烈三世号的桅杆上升起“一切就绪”的信号旗,霍亨佐伦号则以一面鲜艳的红色发令旗作为回应,海上实弹射击演练正式开始。
德国人这次为了能够好好表现一下,一上来就进行5000米远距离射击科目。凯撒?腓特烈三世号的舰艏主炮率先开火,随后一共5艘战列舰共28门主炮发出震天的怒吼。
此时的赫尔戈兰湾海面能见度良好,用普通望远镜就足以让人们辨别远处的情形,30根冲天水柱异常壮观,当然想要首轮射击就取得命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些水柱离缓慢移动的标靶最近也有20余米。
反观英国人,威严级的305毫米主炮在炮弹重量和飞行稳定性上就超过德国人的260毫米主炮一大截,这从一开始就让在舰炮口径上占优的英国人在远距离射击上就占了大便宜。
虽然在射速上较慢,但是英国人的优秀训练水平从一开始就显露无疑,虽然当英国人在100秒后打出第二轮炮击的时候德国人已经打出了第3轮,不过英国人第二轮炮击就出现夹叉弹(注1)实在把所有人吓了一跳。虽然这是运气,但是这也是训练水平高,火炮弹道性能优秀的英国人该有的运气。
这种情况也在德国人的预料之中。虽然德国人已经在射击指挥室的指引下进行半炮齐射…校射…半炮齐射…校射…出现夹叉弹…效力射的新射击方式上尝试了数年,也小有成果。
不过此时德国海军使用的260毫米舰炮有着极高的射速,所以在勃兰登堡级和凯撒?腓特烈三世级上利用射速给对面洗甲板依然是训练的重点。
所以现在德国人并没有把自己的齐射能力暴露给别人看,而是依然用传统的各炮自由射击的方式进行炮击,所以命中率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射速能够弥补这种问题,这又不是以后那种动辄上万米的超远程射击,5000米的距离舰炮根本就是平射。每门主炮的炮长在装填完毕后略作微调就打出下一轮炮击。
德国人的射速优势在这一刻体现无疑,在英国人打出第4轮炮击并且取得命中的时候,德国人的9轮炮击也同样取得命中。
对于两艘英国战列舰的高精度射击。各国海军都心有戚戚,不过德国人的表现也同样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虽然计算下来德国人的命中精度比英国人差的多,但是在相差无几的时间内同样取得命中。并且在随后的时间内比英国人更高的命中数量。
如果没有精度就用射速补,虽然用速射炮来获取投射量上的优势在甲午战争后就被列强广泛接受,不过现在德国人用10英寸级别的主炮展现出来的应用方式让所有人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想法。(未完待续)
ps:注1:夹叉弹就是一般常说的跨射,不过夹叉弹的说法更加准确。
第207章 运河开通
1899年12月2日,德国基尔湾聚集了大量的船只,这些船只有大有小,整齐的排成两列,在静静的的等待。在这个队列的最前端,通体雪白的皇家游艇霍亨佐伦号上,腓特烈三世和约亨站在舰桥上方专门设立的观光平台上,俯瞰着正前方。
12月的基尔湾冷风呼啸,不过密封的观光台内却温暖如春,脚下木地板下方的管道内是50度的热水,这些流动的热水不断的给这里带来足够的热量。
作为皇家游艇,也许不必极尽奢华但是绝对要十分舒适,因此霍亨佐伦号上约亨绞尽脑汁,提出各种创意来让这艘船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要求,反正是自己掏钱,地板下方的地热供暖就是约亨想出来的点子,这样也不用再在舰船里设置什么壁炉了。
父子两人站在这里,透过窗子看着前方那笔直的水道,正前方一座巨大的船闸缓缓打开,霍亨佐伦号将有幸成为这个船闸的第一个使用者。
当霍亨佐伦号驶出船闸之后,航行在这条航道之上,看着这个人工开凿出来的河流,腓特烈三世显得激动万分,苦苦等待了12年,基尔运河终于开通了。
为了能赶在1900年之前开通,基尔运河最后的收尾工作算得上是争分夺秒,帝国政府为了让工人能够在天寒地冻的冬天继续工作还付出数额不小的报酬。终于赶在1899年的最后一个月彻底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而这条工期12年,投入了整个德意志帝国大量人力物力,巨额资金的运河的通航,标志着德国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线缩短了超过500海里,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