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颊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马海发躬身替格勒斟水,低声谦虚地问:“大师,想必您们喝茶的器具一定很讲究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就曾经说过:‘自造二十四种,使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汉藏自唐代以来便开始茶马互市,互通有无,沟通文化,深受内地茶文化影响的藏民也不例外吧?”
格勒梳理着胡须,微笑着说:“在我们藏区一般是有钱的贵族老爷才讲究茶具,我们把金贵的瓷碗叫葛吁,但是容易打碎,很多藏族人不喜欢使用这东西。大多贵族老爷都使用叫俄波的银碗,有的使用一种叫央池的玉碗。”说着,他举起自家面前的木碗,说,“民间的人一般都是用我这样的木碗。这种木碗一般是用桦木或是杂木雕琢而成,不烫嘴,喝茶香浓。而且携带很方便,走到哪里便吃喝在哪里,不用主人家准备碗具。”他自豪地看着这简单的木碗,仿佛是在炫耀自己的一件宝贝一般。
六字真言
马海发看了看格勒手中的木碗,偶然抬头望见庙堂上供奉着和这木碗一样大小的几十个铜碗,领头的居然还是个银茶碗。一个个茶碗都排列得整整齐齐,在佛像下面象军人的队列一样,井然有序地排成三行。每一只碗中都盛满了酥油,里面放了颗灯芯,燃烧烈烈的火焰。红红的油灯孜孜不倦地燃烧着,好似在给前来超佛礼拜的信徒们,说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这些茶碗的主人,都是没有归来的藏家勇士,”格勒注意到马海发的目光转移到那些茶碗上后,轻声讲,“我们康巴人都有随身携带茶碗的习惯,即使出去打仗也不例外。藏人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习俗。人嘛,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啊!离开了茶水,我想我们真的活不下来了。如同你们回人,让你们也不喝茶水,一天不念那《古兰经》的经文,一日不做那礼拜,那不要了你们性命吗?马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马海发觉得老喇嘛说的通俗在理,连忙应道:“老人家高见!的确是这道理,我们穆斯林中间也流传关于茶的口谣,叫‘宁可三天不吃粮,没茶喝精神儿短哩!’若是叫我们不做礼拜,叫我们不信仰真主,那还不如叫我们去死好了!”
在马海发眼中看来,藏家子弟把茶碗带在身边,不仅仅是为了怀念故土那么简单,还是信徒一心是佛的虔诚表现。因为他发现,每个茶碗的四周都镌刻着一些藏文,由于不懂文字涵义,他不敢妄发议论。但是一定有高深的韵义,马海发在清真寺学习时知道,中世纪的欧洲,在异教徒十字军和*圣战士发生的战争中,无论是基督教的骑士,还是*教的圣战勇士,都喜好将《圣经》或《古兰经》上的名言警句或是神话人物,镌刻在盾牌上,或是绣在战袍上,更多的打制在兵器之上。古代战士将宗教信仰赋予在随身物品上的行为,不仅是一种信徒身份的证明,还有鼓舞士气和震撼敌方的作用。
当发现马海发盯着茶碗上经文时,格勒笑了笑:“茶碗上的文字是佛教的经文,是菩萨说的金玉良言,能保佑藏人幸福安康。不过大多数藏家人的茶碗中都镌刻通用的‘六字真言’,这句“俺嘛呢叭咪哞”是藏人共同的语言,解释为汉语的意思是一切福善功德之根本,是一切功利成就之基础。这句真言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尊崇的一句咒语。藏传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是观世音菩萨的真实言行。从梵文的字面上看,不过就是“如意宝啊!莲花哟!”一句再普通不过的感叹之词,也是句没有诵读完毕的经文,但是这句话表达了虔诚的佛教徒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是每个藏家儿女皆为知晓的语言,通俗易懂也具有强大的佛力。每一个藏家勇士的茶碗,不但有类似这样内容的经文,还镌刻有他们自己的名字和家乡。”
格勒指着供台上面亮着的盏盏茶碗,用低沉的音调缓缓说:“每一个康巴嘉绒汉子,出生后都要得到一个茶碗。茶碗一般都由他的阿爸阿妈,托付村寨的匠人制作,并镌刻上一段喜欢的经文、孩子的名字,然后涂上金银粉末,或是刷上一道红色油漆。茶碗代表了父母对儿子的希望,藏家有句俗语说得好‘没有信仰之根,难有佛法之株。’这些文字表示对菩萨的尊敬,代表咱山谷又多了一个信徒和斩妖降魔的勇士。茶碗还有一个特别作用,就是可以在大伙儿唱歌跳舞和喝茶时侯,便于区分开,不容易混淆弄乱。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每到喝茶的时侯,看到上面镌刻的文字,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更会想到家乡的阿爸阿妈,念叨着心中的菩萨,也许这就是藏族人恋家渊源。毕竟凡人皆要经历死亡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