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第3/4 页)
局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时,美国就在游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众多盟国,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没有任何一个盟国愿意卷入这场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更不愿意为了美国,与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结仇。
美国能在澳大利亚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还是澳大利亚遇到了麻烦。
虽然作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受到本国人口数量限制,澳大利亚的经济体系一直不够健全,国内市场也没有太大活力。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就是矿物,特别是铁矿石,而中国正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最主要的出口国。
虽然在战争期间,美国与日本均加大了铁矿石的进口量,毕竟生产众多的坦克战车需要足够多的钢铁,就连韩国也加大了进口量,但是战争消耗远远顶不上中国的市场消耗,在中国不再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之后,澳大利亚的经济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为了说服澳大利亚参战,美国不但答应继续扩大进口规模,还承诺为澳大利亚提供一笔总量不少于一千五百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并且放宽贸易限制,增加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协助澳大利亚渡过难关。
作为回报,澳大利亚只需要用行动表明战争态度。
毫无疑问,澳大利亚此举,绝对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就在澳大利亚宣布参战后,新西兰也答应派遣几架运输机,协助美军与日军向后方运送伤员。随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在内的好几个国家都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会派遣辅助力量,为美日联军提供人道主义上的支持。虽然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俄罗斯与欧盟并没跟风,但是谁都知道,只要出兵国家增多,这两个地区力量就会有所表示,特别是欧盟,肯定会在需要的时候采取行动。
毫无疑问,中国当局立即表示了严重抗议,并且宣称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支援力量仅仅执行辅助任务而不予还击。
因为北京当局只是中国的地方政权,所以没有资格发表任何外交言论。
这个时候,北方战区的几个头头也没有那个精力。
就在澳大利亚当局表态之后,美日联军的A集团军与C集团军同时发起了进攻,北京南面的战斗打响了
第六十二章 蓄势待发
第六十二章蓄势待发
在南线进攻上,帕特里奇的战术部署有点复杂。
二十三日上午,美日联军把重点放在了蓟县,而不是更加重要的武清。得到全力支援的C集团军兵分三路,对遵化、玉田与宝坻同时发起强攻。
此时的C集团军,已经比攻打天津时增强了许多。
作为绝对主力的六个美军主力师都得到了足够的休整,而且在此期间进行整编,其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依照装甲师的标准重新组建,两个师依照骑兵师的标准重新组建,剩下的三个师全都升级为机步师。如果从美军的编制上来看,C集团军甚至超过了被帕特里奇给予厚望的A集团军。
当然,编制上的强大与美军官兵素质没有直接关系。
与A集团军相比C集团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兵素质差,没有足够丰富的实战经验,士气也不够高昂。
为此,在C集团军中,帕特里奇还增编了六个日军主力师、四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与八个日军二线师。
虽然从兵力上看,C集团军与在北线作战的B集团军旗鼓相当,但是别忘了,在南线作战的部队,后勤保障上的压力都不是很大。依靠蛛网般的公路线,以及规模庞大的专业后勤保障部队,美日联军在南线作战的主力部队基本上不用担负后勤任务,也不需要派兵守卫补给线。
如此一来,C集团军能够用在前线的作战部队比B集团军多得多。
只不过,C集团军的作战任务也要比B集团军重得多。
三条进军线路中,帕特里奇把重点放在了宝坻,主要是从宝坻北上的话,既能依托部署在天津的大批作战部队,还能充分利用两条质量与通行能力都不亚于国道的省道,从而大大降低进攻难度。如果重点攻打遵化与玉田,不但要考虑交通线的问题,还得面对东北军设在这两地的防御阵地。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美日联军才在遵化吃了苦头。
照此部署,美日联军在宝坻投入了两个美军主力师,在遵化与玉田各投入了一个美军主力师,另外两个美军主力师留在唐山,充当战役预备队。为了增强攻打宝坻的兵力,帕特里奇还在这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