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的形象时,他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它良好的品质赋予了他,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
著名学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他的营销学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
同样,在经济领域也是如此。一些知名品牌很自然地被人们赋予了光环,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有一匹著名的赛马,在其竞赛生涯中赢得很多次冠军,为主人获得了数千万元奖金,后来,把它标价出售时,它的价格比一起参赛的马高出100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它比其它马的速度快上100倍吗?
不是,它只是比其它马跑得快一点点——在大多数比赛中,它只超过获得亚军的马一个鼻子,裁判甚至不能直接判断输赢,只有看完两匹马冲线时的录像才能确定。
在人类竞争的每一个领域,正是这种微小的差距将蠃家和其它人区分开来。
想一想那些二流人物的所得所失吧,他们虽然只比一流人物差一点点,可是,在享有的声誉和利益方面相去甚远。
一个是经过努力获得回报的成功者,一个是同样付出却功亏一篑的失败者,虽然失败者只少跑了几步,不幸的是,那是最有价值的几步。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存在“马太效应";。
谁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并且,知道它的高度。但是,有谁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
不少好事者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调查,甚至问过好几个地理学的博士生,但几乎没有人能痛痛快快地给出答案。
其实,位于印度境内的乔戈里峰仅比珠穆朗玛峰低237米,这个差距还不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3%。但正是由于这个不到3%的差距,排名第二的乔戈里峰除了被一些狂热的登山运动员所知以外,其它人很少知道。珠穆朗玛峰仅仅高了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的“势能";,就将名列第二的乔戈里峰给“吃";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些“势能";大一点的媒体,把广告费“吃";了几亿、几十个亿,而那些没什么“势能";的媒体,连几十万也“吃";不着。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总裁不久,就提出了著名的“No1 or No2";战略,就是说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位居第一或第二位的企业才有实力面对残酷的竞争,赢得巨额利润。
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提问,谁是篮球王国的NO1,大家都会说是乔丹。但是,很少有人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比第十在能力上能强过几十倍吗?不是,乔丹的才华并没有比其它优秀球员强几十倍,但是他们的收入却相差几十倍。 。 想看书来
马太效应(4)
一名在商业咨询机构担任顾问的教授,其职位比另一位同事高了两级,但他得到的报酬是同事的10倍。他坦言道:“难道我真的比他能干10倍吗?当然不是。这就是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并不遵从公平原则。一个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停留在抱怨上,而是应该直面“赢家通吃";这一现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使自己成长,争取有朝一日成为某一领域的NO1。
强者的时代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精英者的时代。
超级巨星和新兴专业的顶尖人物可以获得天文数字般的薪金,并且依然还在不断上涨。
电影导演史蒂芬?斯匹尔伯格在1994年赚进了1�65亿美元,而众多同样拥有才华的电影导演,往往只能赚到极小的一部分酬劳。
一个成熟的市场往往被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的企业所主宰,大多数公司都是朝不保夕,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出局。
譬如:美国汽车市场,通用和福特双雄并立,稳定的业绩和利润保证使之不必过于担心生存问题。而排名第三的克莱斯勒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虽然能干的艾科卡曾一度给这个公司带来过辉煌,但终究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几经沉浮之后,终于被奔驰收购。
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