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页)
地转过脸看着他,“哦”了一声,却没有动作,依然呆呆地站在院中看着,也不知在看什么。
此后,他每天都来,桌上的茶每次来都要新沏一遍,放两个杯子,按照陆羽书上写的法子煮茶。
点心都准备的是王宝钏爱吃的,她喜欢吃甜的,只是这边的厨师手艺不如她,做不出精致玲珑的感觉。
书架每日都为她整理好,最喜欢看的书总是放在中间一层,免得她拿不到。
床铺被褥每天早上都得是乱的,他来了才能叠好,就好像人每天都在一样。
一切都好像是有人在里面生活一般的模样,就这么日复一日地来,直到八月十六日,新上任的西凉大都护来拜,让他终于明白,自己该走了,而她,永远只能留在这里了。
这一晚他喝得酩酊大醉,越想越是伤情,挑空舞剑,寒光剑影中,总觉得她在身边,在看着他,可一抬头,哪儿有她的身影?
花前和月下小心仔细地将东西收拾了,特地将王宝钏曾住过的那间偏院里的书籍和茶壶都打上了包,李飞白抓着那个包袱,怎么也不肯放手,哪里还有平日冷静自若的郡王爷模样。
明明是得胜回朝,偏偏他整个人死气沉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了败仗了。
一日复一日的赶路,晚上驻扎的时候就拼命地灌自己酒,白天在马上又是昏昏沉沉的,就这么走了一路,到得长安城的那天恰是傍晚,落日余霞散成了艳丽的绮绣,姹紫嫣红的色彩,云霞絮絮地散着,李飞白在马上远望长空,忽然叹了口气,终于肯相信,那个人,他是追不回来了。
☆、最新更新
王宝钏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恰是八月十五团圆的日子,进了长安城,满大街的宫灯在秋风中翩飞,月上柳梢处,夜色渐朦胧。
与车夫结了帐,牵着马一个人在长安城街头走着,久违了的长安依然繁华如昨,因今日是中秋佳节,所以肃宗下旨,取消了一夜的宵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在家中张罗忙碌着一顿团圆宴,饭后还能出门赏灯,良辰美景美不胜收。
王宝钏因为绕了不少的路,也知道李飞白此时应当不在长安,所以也自有一番闲适的心情逛街。
东市西市上,商贩门都早早的收了摊打了烊赶回去吃饭了,王宝钏路过当年自己住过的那间小小食铺,店面早就换了人打理,荆钗布裙的女子正拿着木板往门上插,显然是收工打算与夫君吃晚饭去,王宝钏想到李飞白,不由得心中一阵甜蜜。
路上的行人渐渐稀松了,王宝钏颠簸了整整一个多月,今日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也就不愿再赶路去延寿坊的酒楼找麻烦了,随便找了间干净的客栈投宿安顿。
小二见王宝钏并不怎么计较钱财,给的打赏不薄,很有眼色地挑了间上房给王宝钏,把为数不多的东西全都收拾齐了,要了两桶水又把满身是灰的自己打理干净,王宝钏这才有闲心下楼去安安心心吃顿饭。
自从成了谷不沾的徒弟之后,王宝钏在吃之一字上就挑剔得无人能出其右,不过这些天餐风露宿的,对吃食也不太计较了,腹中空空,只想放开胃口大吃特吃一番以弥补自己。
坐在楼下大堂里,点了烤鸡一只,青菜一盘,炒蛋一盘,就着白米饭吃得甚香,一双眼睛灵动地撇着堂中坐着的各色人等。
有西域来此经商的胡人,有从南岭来贩卖山珍的货商,有上京投奔亲戚的书生,有辞官归乡在长安略略暂住的官宦。
就听旁边一桌正是长期于山南道任职的一名文官,到了辞官归隐的年纪,从山南道特地跑来长安城看一看,回顾当年中进士时候的风光。花白的胡须蓄得长长的,咪一口小酒,咂咂嘴道,“还是京城好啊,京官那可是风光无限,哪儿比得上我们那里穷乡僻壤的,一辈子也见不得龙颜一次哟。”
一旁是上京投奔亲戚的书生,因今日刚到京城,不好直接上门叨扰,便在这客栈中暂居几日,听了老者的话便笑道,“话可不是这么说哟,这京城中的官儿一个大似一个,哪儿比得上山高水远的地方,九品芝麻官都大得过天去。”
老者抚着长须点头道,“虽是这么说,可人人都盼着往那三省六部中挤一挤,等到哪天封侯拜相,可就是享人间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哪。”
书生却道,“可那又能有几个人,还不如去地方上做个说话一顶一的官儿实在。”
老者大笑着摇头道,“非也非也,到得那时,你便会盼着官儿一日大过一日,小小天地,可困不住心高气傲的人哟。”
书生思索了片刻,便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