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师认为活不到1年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通过暗示疗法,增强了自信,结果近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复了健康,平均活了20个月。恐慌和自信对健康和生命有天壤之别的影响。
达特毛斯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在长达40年内,一直对一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进行信心和健康关系的跟踪研究表明,缺乏信心的年轻人,到60岁时大多都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缺乏信心的人比自信的人寿命要短好多。
缺乏信心的人,对自己和世界常常持悲观态度,这将对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和抗病能力的下降,使人免疫力下降而罹患多种疾病。
因此,当疾病来临时,不要抱怨命运之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体力,这样机体免疫功能就会调动和发挥出最佳的能量,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战胜疾病。
可见,信心是战胜疾病的法宝。
爱心提示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这里还要加上一句,就是这个医生的能力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但病人的心理状态的差异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
像心脏学习
◎心脏的工作:科学加艺术
虽然万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从高效、低耗、持久、安全4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冠军非心脏莫属了。
心脏出色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的重量不到人体重量的%,约300克,但它要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的重量相当于心脏的200倍,即相当于一个人要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脏虽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人们常以为,心脏所以能工作得这么出色,全在于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分日夜的苦干,其实错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为例,正常人心率约为66~70/分(当然快慢有波动),即每一次心跳为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秒,舒张期(休息)为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秒,收缩期还是秒,舒张期变成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心脏自行主张改为6小时工作制了,心脏多么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善于休息是心脏第一特点,正如列宁所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脏秀外慧中的灵巧艺术结构使它工作时耗能极少,由于神经传导的精密调控,各部位协调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缩犹如行云流水,和谐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比任何人造的机器耗能都要少。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绪性疾病(6)
◎心脏的精神:敬业不蛮干
心脏很有理性,能从大局出发,当人体运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用指令,就能马上服从大局,根据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这时每次心跳才秒,收缩期秒,舒张期秒,即相当于12小时工作制,心脏毫无怨言,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心脏又是有原则的,这原则就是为了保证生命的长治久安,人体的百年健康。心脏绝不蛮干,绝不接受“连续工作”的指令,因为连续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于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须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脏在收缩期是处于“绝对不应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后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过早发出,心脏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临床上的“早博”。心脏在完成工作后紧接着就要求同样时间的补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节”,妙不可言。
心脏很敬业,也懂得自我爱护。比如心脏重量占体重的,但用血量却占全身的10%,这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客观需求,是实事求是的。心脏很自觉,但并非无原则地任劳任怨,当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供血明显减少时,它马上发出警告信号——心绞痛,意思是赶紧补救,不然就要出危险。可以说,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
学蜜蜂生活
自然界亿万年的进化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