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页)
来继承势力,比起暴躁残忍的董璜,李儒更看好董,不过此时尚用不着站队。
李儒道:“主公,如今形势逼人,不如让三将军率羽林卫驻守平阴。”
“羽林卫?”
董卓道:“可万一他们叛逃了呢?”
“他们妻儿尽在主公之手,能抛妻弃子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主公尽可以放心。”
“好吧!叔颖,你此番去平阴,定要多听听文才的意见。”
董卓自然也愿意董为自己分担些事情,只是怕他成事不足。
“你有何要求,尽管说来。”
董大喜,道:“某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华雄随某一起去平阴。”
董卓见李儒点头,摆手道:“好。”
华雄经此一败,定然会长心,此番再去必然感恩戴德,尽心尽力的为董出谋划策。
华雄战败而走,胡轸提心吊胆至极,深恐关羽渡河而来,因此他四处派人卖官许愿,希望当地士族加入河防中来,直到他听说董率援军而来才安心。
董不像董璜一般目中无人、对胡轸这等元老不敬,董到显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这让胡轸等元老格外与董交好,反而军中少壮派更青睐董璜。
胡轸费尽心机想在董面前表现一把,可没想到先锋竟然是华雄,胡轸彻底傻了,他在给董卓的信报中极力诋毁华雄,本以为华雄必死无疑,没想到华雄换了身衣甲又重新杀了回来。
“某又回来了,胡校尉没想到吧!”
华雄脸色的倨傲让胡轸如吞了一颗苍蝇般恶心。
“主公不杀你,算你命大。”
既然已撕破脸,胡轸自然不可怯了华雄,毕竟在平阴他也拉起数千士族私兵,有这数千私兵,董也不敢动自己。
如胡轸所料,董到后大力夸赞胡轸,当夜又宴请胡轸及他拉来的士族首领,为当场为他们写下请官的奏折。
第三十三章再见荀彧
相比华雄之幸运,王匡更加得人心,王匡仅率百骑出河内,半路上碰到自北太行返回的杨凤二人,结果被杨凤俘虏,王匡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杨凤。
杨凤派数骑保护王匡回冀州,半路就碰到袁绍派来的前锋文丑,二人返回与杨凤汇合,近万人马又杀回河内。
不久,王匡从事韩浩、名将方悦率残兵数百归队,河内太守又回到王匡身上。
至于河内太守的印绶却落在张杨身上,相比王匡在河内的胡作非为,张杨在河内招募流民、救济灾民、平定山匪的行为简直就是名臣举动。
王匡被华雄吓得落荒而逃,关羽将华雄赶回河南后,河内士族自觉的把河内太守印绶送到湛城来,并敦请张杨重新出任河内太守。
“王河内定然还会返回,此职恕某不能接受。”
张杨再三推辞,河内士族再三邀请,张杨不得不暂代河内太守之职,其中再次征召河内名士、勇将,又招募私兵加以训练、贩卖兵器,使得河内有甲械的私兵多达数万。
河内与河南一河之隔,联姻者多如牛毛,胡轸大肆招收平阴士族私兵防守黄河,殊不知更加方便河内与平阴的联系,大量的甲械、军粮被送进平阴,同时平阴士族的家小趁机逃入河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荀带领的荀氏家族的一支。
二月末,王匡再至河阳县,张杨不顾河内士族劝阻再次奉献河内太守印绶。
相比上次来见王匡的士族少之又少,王匡上万军队粮草不足,故王匡率轻骑而来,就是为了筹措粮草。
然而现实情况让王匡极为愤怒,不得不再次威逼士族们出粮,河内士族往湛城去的数量越来越多。
王匡得到钱粮根本不足以养活数万大军,而自并州送来的粮草陆续不断,王匡只能去湛城来见张杨。
“使君,这里已准备好一万石粮草,您随时可以拉走。”
张杨没有为难王匡,反而直接让王匡把早已准备好的粮草拉走,王匡当时就凝噎不得语:“稚叔,真古之雅士也!”
“非吾之意,此乃刘并州之旨。”
张杨自然不敢贪此功为己有。
王匡惊道:“刘并州在河内耶?”
张杨摇头:“刘并州已至上党,数天内可到河内。”
“哦!”
王匡得知刘备将至河内不敢久留,拉着粮草便出了湛城,刘备要到河内了,如果袁绍还不来河内,这河内就要以刘备为主,陆城军的战力天下闻名,若刘备率先杀入雒阳,这对袁绍可大大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