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色道:“那薛博厚能从外任一路到了陶安且如今升到了正四品,若是没有几分能耐,就凭他那个岳家能行吗?虽说有妹夫的缘故在,但也说明了他也是有能耐的人。许是一时会想不通,若是多想想自然也会明白一二。”
说到这,赵成思又道:“儿子已经派人守在薛府那里,若是没有动静,明日再送他一程就是了。”
赵老爷子听到这笑骂一句,半晌后道:“也罢,咱们也只能如此。那丫头也够倔强,万事不肯求人,这一次难得求上门,你这个做哥哥的总要尽心尽力才是。”
赵成思起身应道:“父亲说得是,我也是素来疼爱妹妹的。本来以我的想法何不如让妹妹一家来陶安,我们也能好照应……”
“这件事情别提了,你妹妹那婆婆还在呢。况且她那婆婆是极好的,只是……只能怪她命不好,女婿走得早。”赵老爷子叹道。女儿的这门婚事还是他拍手定下的,起初妻子是不肯的,是自己一力主张……
赵元朗夹了几筷子祖父爱吃的菜放到赵老爷子碗里,才笑着说道:“祖父,咱们那小表妹别看年纪小师哥心里有成算的,何况那薛家祖母健在。这一次母亲也去了,咱们这边只要在薛大人那里加把劲。到时候帮着姑母完成所愿,姑母定然会心里感念祖父的。等以后空了些,咱们在去请了姑母她们来府里住上一段日子……”
“是的祖父,到时候让表妹和我住一个院子。”赵玉敏也跟着劝。
赵老爷子点点头。
翌日的早朝,薛博厚主动请了赵成思下朝之后去酒楼喝酒。
等到了酒楼后,赵元朗看见薛和仁,微微一怔,很快反应过来两人仿佛一见如故,说起这一次科考的事情。
赵元朗不遗余力的把自己在这次科考上的想法和见解同薛和仁仔细说上一遍。
薛和仁因此颇为受用,后来也的确得了好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十九章端午(上)
)
第七十九章端午(上)
薛氏一族这一年的端午祭祀虽不是十年祭、百年祭那般重要,却也是隔五之数。端午前几日,整个老宅就开始忙活起来,不少族人从外面赶回来,一时没有住处也是要住在老宅,这在以前都是有案例的。
三房薛倩的父母四老爷和妻子刘氏也在这几日回来,还带了礼来拜访丁老夫人。薛宁觉得奇怪,听母亲说了之后才明白当日四老爷的婚事还是丁老夫人亲自帮着搭线的,顾而如今甚是恩爱的两个人对丁老夫人一直很尊敬。
老宅里要来了人,自是有不少外人。薛瑶的父母一如既往地离开不开身,连她的兄长薛和康也没有回来,倒是派了婆子回来谢罪,又带了一箱子的银子说是用于端午祭祀。如此一来,就算府里有人有意见也渐渐消失了。然而二房只薛瑶一人不甚方便,薛婉邀了薛瑶一同住在芽町院,倒是解决了麻烦。
除此以外长房和三房也安排好空出来的院子,只是这问题到了四房这里就有些为难了。以往四房没有回来的时候,四房是住人最多的地方。如今四房守着孝,加上又没有一个成年男子,但是族人又已经到了。
薛宁提议自己住的地方靠近闲听居,祖母的寿华院又在闲听居后面,不如就把后面剩下的后院圈了出来,开个门给那些族人住。只要日日夜夜的安排下人们在划开的那条界限上巡逻,免得有人不小心误入。
丁老夫人一听可行,只是否决了薛宁一个人住。丁老夫人让人把薛宁的院子封了起来,平日里薛宁身边的丁香和月季轮流在院子里守着,而其他人跟着薛宁住到寿华院。薛宁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只是赵氏那里,一老小仍然有些不放心,又怕有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不是没有想过让赵氏去住在寿华院,只是这祭祀族人相聚的时刻,不能出错,当家主母就该住在正院才是。赵氏又不想丁老夫人搬来搬去,累了身子。
幸而这问题在端午节前一天五月初四的时候解决了。
看着风尘仆仆,一脸疲劳的岳氏,赵氏可谓是喜极而泣。赵氏不是不想娘家人,只是不放心丁老夫人一直守在身边,武宁府又离陶安甚远,一来一往耽搁就有个把月,顾而是许久没有见,何况赵氏别看性子柔软,对娘家的事情又偏是个性子倔强的。这么多年除了赵元朗,岳氏这个嫂子是第二个见的娘家人。
“嫂子,你怎么来了。”赵氏激动地拉着岳氏的手,又往她后头看去。
岳氏了然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