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半夏读〈史记〉》目录
序
接班人考察始末
龙年
处子秀
水德
on the road
看客者说
衣锦还乡引发血案之破解
人皆为猢狲
修辞不可不慎
她势力
禽兽
这德缺得值
田埂上的天鹅
偶然
大名
宿命
沉默的大多数
诡计达人
我的名字叫安
奠基礼
安的成本
廉爷的死穴
怪谈
砍头书
中冓之言
野狐精
胯下的思考
不可以独立的经纪人
狗屠之阙如
宁馨老儿
肥肉功业
业余地活着
美好者不祥之器
生男孰与生女
尤不做诱奸之事
葭莩
非物质习俗
肉弹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
达文西密码
生逢其时
快乐至死
死于疼爱
后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好奇心是最大的动力(1)
阿诺德·汤因比说:“促使我研究历史的动力是贯穿我一生的好奇心。”这样的话,比起太史公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论似乎不够高大。当然,汤爷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好奇心足够支持他的行动;而担任历史书写者的司马哥,责任自然远远大于好奇心。
如你所知,汤因比是死于上个世纪后期的近人,辈分当然比司马太史低下许多,之所以称彼为爷呼此为哥,并非意在搅乱,而只是因为此为本土而彼乃远夷,远近亲疏,自然须要分得清楚。
其实,好奇心更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假如没有好奇心的驱动,不论研究还是书写,那历史的文本,都不会好看。而好看,则是我一向对阅读的一个期望。
尽管司马太史罗列了许多理由,分辨自己的写作动机,譬如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云云,说得相当的够深刻有意义,却依然要遭到别人欲以何明的咄咄质询,因为当年孔子之时,原是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才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的。
这样看来,在可怜的司马哥身上,仅仅具有好奇心是根本不行的,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足以称为一个大时代。
不过,作为一个阅读者,不难发现司马太史笔下,在他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等等,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追究之外,也是源源不乏好奇之心的。借用别人称赞斯坦贝克的话,他也是最后一个伟大的说书人。在他之后,历史似乎远没有这么好看。班固曾经声讨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这些不合于圣人的成分,大约便是他好奇心驱使下的淘气吧。
前贤说,《春秋》无义战。前贤还说,《左传》直是一部相斫书。照此推理,《史记》也可想而知。这或许可以被判断为朴素的历史观。
被叫作古代史的ancient history一词,口语的说法则是刚刚发生但不成为新闻的事,以及家喻户晓的故事。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克罗齐的那句话,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类似关于历史的口彩还有许多:
奥威尔说,全部历史就像一张根据需要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
洛高说,历史是“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马克思说,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
新历史主义者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的。
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韩国的电视剧里说,所谓历史,都是靠狂人之手流传下来的。
乔伊斯说,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过来的一场噩梦。
费正清说,儒家式政府那些只重“文”的书生大臣所写的中国政治史,只完成了一半。阴谋和如影随形的暴力本质上却都是“武”的。中国史料时常把这一部分搁在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