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芯�榈牟ヒ粼保�蝗瞬ヒ簦�蝗吮阜荨! !�
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9)
五、现场试播
试播,到天安门城楼上试播,在毛主席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试播是一种临场演习,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15日晚7时,时政记者、播音员和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晚9时试音,路上行人稀少,整个北京异常静寂。当时用的是“九大式”话筒,为防止刮风时有杂音,套上了临时赶做的黄色泡沫塑料罩,因与治丧气氛不和谐,经我建议改成了黑色。试音不能念正式稿子,选了天安门警卫战士写的怀念毛主席的文章《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毛主席啊,毛主席!日夜守卫着您亲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战士,无限敬仰您,无限怀念您!……”这声音在这寂静之夜响彻了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行人驻足,昏暗的灯光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在肃穆静听。毛主席静静安息在对面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水晶棺中,不知是否听到了人民这肺腑的呼唤!
16日晚,又在新搭起的平台上第二次试音,做到万无一失。
9月18日 面对全中国和全世界
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转播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的实况。
“八亿神州在悲痛,举国上下齐哀悼”。中央电台对这一天的节目作了精心安排,排定了严格的播出时间表,内容一致,气氛协调。(见附件二)
上午9时,刘振英、方明、常亮和我就到达了天安门。转播点设在西观礼台最东头的平台上,紧挨着临时搭起来的追悼大会的平台。建这个平台是很费心思的。原来打算在天安门城楼上开追悼会,但有许多难题不能解决:毛主席的巨幅遗像挂在什么地方?不能挂在天安门城楼前面,而后面又挂不下;参加追悼会的领导人站在什么地方?总不能站到遗像的后面去,无法向毛主席的遗像致默哀。后来才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之前、金水桥之北建一座平台。为此,工人们连夜施工,如期建成。
9月18日的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毛主席的巨幅遗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遗像下层层排列着苍翠的松柏、长青树、万年青。各级党政军机关、领导人和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陈放在遗像两侧,一直摆满了整个东西观礼台。天安门广场中央下半旗致哀。参加追悼会的首都党政军机关和群众一大早来到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一直延伸到东单、西单,100多万人臂戴黑纱、胸佩白花,列队肃立,除了啜泣声,无一点响动。
下午2点30分,中央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人陆续登上平台。
我们到了现场,就忙着试话筒、试线路,同各方联系。北京电视台的转播是用中央电台的转播稿、中央电台播音员的声音,自己配画面,要研究协调播音与画面的配合,又由于电视台两部摄像机出了故障,一时弄得很紧张。2点30分,中央电台转播人员各就各位,等待着2点50分开始转播。到时,转播准时开始。下面就把我在转播后记录下来的情景抄录于下:
西观礼台的平台上摆放着两组话筒,用一备一,方明和常亮分列左、右,我站在他们中间,面对着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的上百万群众,不,是面对着全国8亿人民和全世界,等待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广场上静极了,北京静极了,只是听到传来的啜泣声,听到自己的心脏的怦怦跳动声。这是转播,一切那么静、那么庄严,当然不能用声音指挥播音,我们三人相约,以我举左手为信号开始播音,播一段停下来,等我再举起左手时播下一段……具体时间由我掌握。时间过得真慢,又真快,那哒哒的响声听得真真切切。我紧张地盯住手表,盯住电视监视器,喘不过气来,腿在瑟瑟抖动。我多次指挥过各种转播,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场面、这种气氛、这种情景。我看到播音员的手也在抖动,稿纸发出了响声。我不是指挥若定的将军,但我意识到必须马上静下来。转播临近了,我轻轻地对播音员说:“不要紧张,沉住气,看我的手势。”可我并不比他们轻松,我真怕播错,尤其担心方明把“永垂不朽”播成“万岁”!试播时,他曾经两次这样错播过。
时间到了,2点50分,我打手势告诉方明“开始”!他打开了话筒的开关,停了一会儿,像是有意镇静了一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这声音立即传遍北京、全国、全世界!啊,我们准时开始转播了!
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10)
开始,方明太紧张了(其实,我的手里也出了汗),一会儿就好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