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1/4 页)
“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言石能除己疾也。
注'一0'季武子无适子,公弥长,悼子少,武子爱悼子,欲立之。访于申丰,曰:“不可。”访于臧纥,曰:“饮我酒,吾为子立之。”季氏饮大夫酒,臧纥为客,既献,臧孙命北面重席,新鞰絜之,召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悼子乃立。季氏以公弥为马正。其后公弥立,孟孙羯与共构臧纥于季氏,臧纥奔齐。
齐侯将与臧纥田,臧孙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宁将事之,非鼠如何?”乃不与田。注曰“纥知齐侯将败,不欲受其邑,故以比鼠,欲使怒而止”也。见左传。
夫知而违之,伪也;不知而失之,闇也。闇与伪焉,其患一也。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违之者矣。故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也。'一'夏书曰:“念兹在兹,庶事恕施。”忠智之谓矣。'二'
注'一'论语之文。
注'二'兹,此也。念此事也,在此身也。言行事当常念如在己身也。庶,觽也。
言觽事恕己而施行,斯可谓忠而有智矣。
故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一'进退周旋,唯道是务。苟失其道,则兄弟不阿;苟得其义,虽仇雠不废。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周公之害,'二'勃鞮以逆文为成,'三'傅瑕以顺厉为败,'四'管苏以憎忤取进,申侯以爱从见退,考之以义也。'五'故曰:“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礼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考义之谓也。
注'一'左传曰:“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杜预注云:
“回,邪也。疚,病也。”
注'二'左传曰,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
注'三'勃鞮,晋寺人,名披。左传晋献公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披斩其袪。
及文公归国,吕甥﹑郄芮将焚公宫而杀文公,寺人披以吕﹑郄之难告之。言初虽逆文公,后竟成之也。
注'四'左传言郑厉公为祭仲所逐,后侵郑及大陵,获郑大夫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子。”厉公与之盟而赦之。傅瑕杀郑子而纳厉公,*'厉公'*遂杀傅瑕也。
注'五'新序曰:“楚恭王有疾,告诸大夫曰:‘管苏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而有得焉。吾死之后,爵之于朝。申侯伯顺吾所欲,行吾所乐,与处则安,不见则思,然未尝有得焉。必速遣之。’”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一'告县人曰:“昔文翁在蜀,道着巴汉,'二'
庚桑琐隶,风移碨磥。'三'吾虽小宰,犹有社稷,'四'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注'一'北新城属涿县。
注'二'前书文翁为蜀郡太守,兴起学校,比于*'齐'*﹑鲁*(卫)*也。
注'三'琐,碎也。庄子曰:“老聃之*(后)**'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碨磥之山,居三年,碨垒大穰。碨垒之人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庶几其圣人乎!’”碨音猥。磥音卢罪反。
注'四'论语曰:“子路将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特召入拜尚书郎,累迁。后为野王令,未行。光和中,病卒。
孙桢,亦以文才知名。'一'
注'一'魏志桢字公干,为司空军谋祭酒,五官郎将文学,与徐干、陈琳、阮瑀、应��阋哉轮�����皆�钍�印�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辩博,能属文。作章华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讽也。'一'其辞曰:
注'一'章华台,解见冯衍传。杨雄曰:“词人之赋丽以淫。”司马相如作上林赋“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恤□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此为讽也。
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一'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二'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史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三'于是遂作章华之台,筑干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