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的生活吗?”
“无意义的事情太多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懒惰的莎莎无所作为,而善于思考的可可又有什么收获呢?忙与不忙,其实所差无几,除非你知道忙的价值。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只要是忙碌着的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表扬。但是忙碌着的人们却往往不知道忙碌的目的。
忙,亦心茫。
我总是迷糊的看着时光飞逝,对忙碌了一生的人抱以叹息。
生命或许就像这样:清晨把墙角的砖头搬到墙角的另一边,到了傍晚又重新把它搬回来。我想这样说,虽然我们在不停地奔波,可我们却一无所获。
这些难道不是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忙碌些什么?
而这也正是可可迷惘的地方。虽说自己并不太闲,但困惑与痛苦却萦绕他的心间。
有句话说:
生理上的痛苦使人害怕,但精神上的痛苦却使人崩溃。
现在,有关人生意义的搜寻在可可的脑海里不断地挣扎,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他的痛苦。
如果说一个人还在为意义的事情而痛苦着,那么他一定还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莎莎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没有更高远的目标,他当然不会为追求意义而痛苦。
可可显然受到某种力量的控制,虽然每天还是重复前一日的行为,但他却有一丝改变的勇气。
无聊的时候,他最喜欢在森林里打转,把落叶踩得沙沙作响。他用这种方式亲近自然,进而获得心灵上的平静。
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可可也爱上了凄迷的黑夜。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涌上心头的却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宁静。有时候他也试着用笔记下自己的感悟。
虽然落叶、星空可以带给人短暂的宁静,但大部分时间里可可依然是怅惘的。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才使他真正从痛苦中惊醒。
有一段时间,可可注意到一件事情:每天的饭菜变得不太可口,似乎有发霉的味道。这真使人丧气,但或许应该晒一晒库存的粮食,以防止其变坏。只是莎莎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觉得四个仓库的粮食重新晒干是个巨大的工程,他可不想有太多的劳累。
徘徊了两天,可可还是决定一个人去仓库看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确定粮食是否真的变坏。
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可可的想像,接下来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仓库里根本没有粮食!
严格的说,除了经常使用的第一个仓库还有半仓米外,其他三座都是空的!
……
更耐人寻味的是,哭了一整天的莎莎第二日醒来后还是老样子,而可可经过一夜的思索就开始张罗着晒稻谷。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粮食丢失呢?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第七章
有些事情永远找不到答案,那么干脆不去寻找。
这也是大自然的一个法则,只不过大自然要求当事人能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对于这个法则,可可和莎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已经懒惰成性的莎莎依然躺在摇椅上晒太阳。他的理由是:失去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找回,为什么要让这些悲伤的往事影响现在的心情呢?
可可的想法是:粮食不会平白无故地丢失,虽然原因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自己的某些疏忽致使粮食的丢失成为可能。
那么这种疏忽究竟是什么呢?
长久以来,懒惰的他们很少防范意外事情的发生。他们没有行动,当然也不会知道意外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
当可可又一次来到当年的石碑前时,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
“勇敢去行动,事情就不再艰难!”
“立刻行动,新的城堡就会马上出现!”
“美丽的城堡,在行动之下变成现实!”
……
这是从正面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反过来看呢?
原来,粮食的丢失正是在于自己的不行动、不作为。如果经常查看,粮食又怎么会丢失呢。更进一步说,这些年的迷茫难道不是因为行动上的缺失?
每天的行动缺少一点点,空闲的日子就多出一点点。空闲的日子多出一点点,空虚的日子就多出一点点。空虚的日子多出一点点,迷茫的日子也就多出一点点。如此循环反复,生活就越来越迷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