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译者序
两三年前,我和几位同仁曾想为心理学的大众化、科普化做点什么。可是做点什么呢?没错,我们能做的就是翻译一本“好书”。“好书”的标准在我看来至少包括两点:内容科学、逻辑严谨却又通俗易懂、语言风趣;酷似专业书籍却也是大众读物。
《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原书第4版)就是这一类的好书。书中介绍的整合疗法可以根据个体的人格特质,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表现出的症状,从放松(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放松)、身体锻炼、日常饮食调节、正念冥思等方面,配合暴露疗法、脱敏疗法、内观疗法等制订出个性化的治疗模式,再结合药物治疗,从而取得很好的疗效。作者Edmund J。 Bourne博士(美国加州焦虑治疗中心前任主任)以生动的案例和简单的语言详细阐述了应对焦虑和恐惧的各种技巧,就像是指导一位老朋友如何打球一样,他手把手地、一步一步地教读者如何放松、逐步暴露、克服消极自我对话等等,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简单而有效的自助技巧,是现代社会高压力生活方式下的必备之术。
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本书,翻译工作并不简单。我要衷心感谢参加翻译工作的几位,他们都是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心理学博士生,虽然做实验、写论文时间很紧张,压力也很大,但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为的是让这本书以最快的速度和读者见面。参加翻译的人员有:程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第1�5章、附录1、附录3;牟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心理系博士生),第6�7章、附录2、附录4;苏薇(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为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心理系博士生),第8�9章、附录5;邹枝玲(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前言、第10�13章、第19章;陈莹(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第14章;陈会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第15�18章。全书由邹枝玲负责审校。
另外,还要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王斌老师,是他让我有机会实现“做点事”的想法。还要感谢刘丽萍和余筱瑶两位漂亮的女编辑。只是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邹枝玲
西南大学·重庆 北碚
2008年12月
认识焦虑症(1)
每天晚上,苏珊睡几个小时后,几乎都会从梦中惊醒,并且感觉到嗓子发紧、心率加快、头晕目眩,并会感到一种将要死去的恐惧。她全身发抖,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许多夜里,她只能睡睡醒醒。为使自己镇定下来,她在卧室里来回徘徊,最后她决定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心脏出了什么毛病。
辛迪是一名医药秘书,当她出现在限制较多的公众场合,就会出现和苏珊一样不舒服的症状。她害怕控制不了自己,也害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别人对她会有看法。最近,如果没有男友的陪伴,除了当地的便利店之外,别的地方她都不敢去了。约会的时候,她也不去餐馆和电影院。现在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应付工作了。她一直强迫自己去投入工作,但跟同事待在一起只要几分钟,她就开始担心无法控制自己了。那一瞬间她真觉得自己必须离开。
史蒂夫担任软件工程师的要职,但他感觉自己升迁无望,因为在小组会上他总是很少发言。即使坐在座位上,他都觉得极不舒服,更不用说发表见解了。昨天,上司询问史蒂夫是否能在第二天的会上对一个大项目中他负责的部分做个介绍。听到这些,史蒂夫感到极度紧张,舌头打结说不出话来。他走出办公室,结结巴巴说会在第二天将详细的安排告诉上司。其实此刻,他真正想到的是辞职。
过去几个月迈克一直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困扰,他没法告诉任何人,甚至是他的妻子。开车的时候他常常害怕自己会撞倒什么人或什么动物。即使毫无征兆,他也会强迫自己调转车头,重走一遍来时的路以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事实上,他的妄想倾向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不得不在同一条路上来回开上三四趟以确认没有任何事发生。迈克是个聪明、事业有成的专家,他为自己这种像强迫症一样的行为感到十分羞耻,并怀疑自己是不是要疯了。
苏珊、辛迪、史蒂夫和迈克面对的都是焦虑,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