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页)
太 平洋战争的初期和中期,美国的防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一直在远离日本列岛的遥远荒凉的无名海岛上苦战,流血,挣扎,一直到他们换来了马里亚纳群岛这块踏脚 板。连他们自己也没料到:一夜之间,战争舞台上的主角就让位给一小批飞行员了。他们驾驶着“地狱的庞然巨鸟”,飞临日本本土,把一个个繁华的都市化为灰 烬。指挥这群“火鸟”的人物,竟然是一位三十七岁的名不见经传的少将军官。就是他,把耶和华的惩罚之火燃遍了“神国”的土地;
他名叫寇蒂斯·李梅。经他之手杀死的日本人,比所有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杀的加起来还多。
李 梅本人象他的军种一样年轻而富于创新。他原来在卡尔·斯巴兹中将的第八空军中服役,亲自驾驶B-17轰炸机深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腹地,冒着高射炮和战斗机 的火力,不顾危险,投下炸弹。战场出身的军官和参谋出身的军官之间的区别,就是前者有股疯狂的杀人癖;战斗象燧石一样把他的生命击打出绚丽的火花来。
亨 利·阿诺德将军组建了第二十战略空军以后,任命乌尔夫少将担任司令官,从中国内陆机场打击日军。乌尔夫是个经验丰富的空中老手,却不善于同蒋介石和陈纳德 打交道。陈纳德将军指挥着一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一直在中国战场上进行战术轰炸。由于后勤系统供应不足,加上不善于同中国国民党盘根错结的官僚系统周旋, 乌尔夫将军的B-29轰炸机队的成绩强差人意。阿诺德打出李梅这张牌。李梅使尽九牛二虎之力,轰炸了鞍山、大连、汉口、南京等城市和日本九州,飞机损失不 小;谈不上给日军沉重打击,只能说取得经验而已。第二十航空队驻中国的第二十轰炸兵团,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地干了半年后又撤回印度。阿诺德将军在马里亚纳 组建的第二十一轰炸兵团由汉西尔少将指挥,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已经对日本首都轰炸了两个月了。从航空照片来看;效果很差。根据出色地隐藏在东 京的美国间谍南仪郁报告,作为轰炸主要自标的中岛飞机工厂仅仅损失了百分之四。南仪郁是平壤神学院毕业的一个年轻传教士,他曾绘制并寄出了整个东京战略目 标的详细位置图,其作用同苏联 间谍佐尔格不分伯仲。
四 十一岁的汉西尔和李梅是好朋友。他死抱着一套学院派的精确轰炸理论,想方设法改进B-29的雷达和导航仪,使之在夜间和白天都能轰炸;他减轻B—29的载 荷,并努力减少机械故障,因为四分之三的B-29都是因为机械故障损失的。然而事与愿违,炸弹还是投不准。日本关东一带上空几乎每天乌云密布,高空中刮着 秒速七、八十米的大风,风向紊乱毫无规律,从八千米高处看下去好象点状的目标,无论如何也是难以炸中的。汉西尔对记者发出怨言。记者在国内报刊上捅了出 去,阿诺德勃然大怒。已经耗费了十亿美元的B—29如果这么窝囊,舆论必将集中到他的身上。
阿诺德决意撤换汉西尔,让李梅取而代之。李梅在欧洲是汉西尔的联队长,现在成了他的参谋长。没过几天,汉西尔被派去搞训练,李梅全面接过了第二十一轰炸兵团的权柄。
李梅干劲十足,连连出击,可是也并没有什么高招。在汉西尔时代,美军拆除了B—29机身上所有炮塔和多余物,减少了引擎负荷,使机械损失大大减小。除此而外,李梅只有沿着汉西尔的老路走下去,等着第三任指挥官来替换他。
罗斯福等待得不耐烦了。
他深知自己在人世的天数有限,他渴望亲眼看到大战的结束,和平的开始。他降生到世界上,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在雅尔塔会议上出人意料地提出对日本展开“无限制轰炸”,“以期彻底破坏日本及其军队”。总统撕下了他一贯的人道主义面孔,露出了一副狰狞的凶相。
束缚李梅手脚的绳索全都松开了。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讲,烧毁一座城市比炸掉一座工厂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在目标上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炸弹一般脑儿丢下去就行了。
寇蒂斯·李梅本人早就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
美国战略轰炸的鼻祖比利·米切尔将军早在一九二四年就提出了“无限制轰炸”的见解。他在亚洲之行中向陆军部写的报告中提到:“日本的都市住宅太过于密集,而 且大都是用竹、木,纸张等易燃建树筑成的。”作为一个时时刻刻被地震困扰的民族,日本人选择的建筑材料真是又实惠又节约,只是他们盖房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想 到世界上会有B—29。
“ 飞虎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