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九章
刘解忧的话确实了结了白雁声的一个心结。他因为当年被逼与李文博之女退婚,曾经暗自发誓,日后绝不与名阀有所牵扯,王谢门高非可偶的观念一直深藏在心里。
但是经历徐州一事,亲眼见过谢连璧临危城而不惧的睿智冷静,却又不得不钦佩世家的风骨。若非她提供了徐州城的地道图,他们又怎么能一败再败徐匡,解了邕京兵围,说起来反而还是白雁声倒欠了她一个恩情。
刘解忧说到了这个份上,白雁声不得不跪谢道:“殿下厚德,不以尘浊见弃,微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刘解忧招手宫监来扶他,白雁声起身时想起正事来,抬头道:“陛下嘱臣来问和亲的事……”
他话音未落,被刘解忧嗤笑一声打断道:“他也是没办法了,竟然想到让你来劝我。不怕你笑话,我这一生后悔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没有早点离开这里。皇宫是一个多么罪恶的地方,这里的苦难是你一辈子都难以想象的。你肯定认为做皇帝的胞姐,大长公主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日子还长呢,而我早已经受够了,只愿埋骨异乡,为国家社稷尽一点绵薄之力。”
她一口气说完这些,又是解气又是怅然若是的样子,呆呆望着栏外流水。白雁声也不敢打扰。直到有宫婢上来回话道:“殿下,嬷嬷带太子来问安。”
刘解忧这才回过神来,一边命人请进。白雁声起身要告退,她连摆手阻止。不多时就见几个年龄不一的宫女簇拥一个三四岁大小的小童子过来,粉团一样可爱,穿着绸缎衣服,扎着双丫,身上叮当响挂满小锁铃铛之类的饰物,在宫女带领下给公主磕头,奶声奶气道:“太子刘破虏祝华阳公主殿下万福金安”。刘解忧没待他磕完头,一把儿就拉到自己怀里揉捏一团,眼里带笑心肝宝贝儿亲着。一边问道:“皇后这几日好些了吗?”
一个宫女道:“今日能起身呢,皇后听说太子一直守在中宫侍奉汤药,公主殿下又天天来探视,甚感欣慰。”
刘解忧便让她们退下。
宫女们适时退下,有几个人目光不住在白雁声身上逡巡。
太子刘破虏在公主怀里扭捏,拿好奇的眼神去瞄刚才进来时就安静地跪在一旁的白雁声。
刘解忧道:“太子殿下,这位是宣威将军白雁声。”
白雁声应声请安。
太子大约是很少见生人,直往华阳公主怀里藏,好半天才用细小的声音道:“将军免礼。”
白雁声起身,略略打量,听闻太子已经五岁,看上去却只有三四岁的模样,又穿着女孩子的服饰,越发孱弱。
刘解忧道:“陛下就这点骨血,皇后身子也不好,怕镇不住,一直当女孩子和宫眷的孩子混在一起养。”实情却是怕人暗中下毒手,所以一直男扮女装。
白雁声点点头道:“太子神清气朗,天庭饱满,日后必是一代名君。”
刘破虏坐在公主膝上,刘解忧好像被称赞的是自己的孩儿一样心满意足,笑问道:“前几日太傅所教的功课还记得吗?”
小孩子无意识轮流踢着双腿,奶声奶气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破虏告诉姑姑,是什么意思啊?”
“天地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谈论太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小孩子一板一眼背着大人教给他的话,即使不懂真正的含义。
刘解忧眼里忽然聚满了泪水,低头拭泪道:“可惜姑姑不能看你坐在龙椅上,当一个乖乖的,乖乖的好皇帝了。”见太子不解其意便一手指着白雁声道:“太子你记住了,宣威将军是我朝的忠臣栋梁,殿下要以国士待之,日后不论大事小事,国事家事,一定要听太傅和宣威将军的话。”太子扭头看她,不懂她眼里的感伤,复又回头看白雁声,细声细语道:“请白将军尽忠职守,孤定会广迹�已裕�吻宄��!�
白雁声头顶一个霹雳般,想不到华阳公主思虑之深,过去常常在史书上读到先帝托孤顾命一事,临到自己身上却是不敢置信,受宠若惊,又深觉责任重大,百感交集,眼望孩子清澈见底的眼睛,说不出话来。
==========
靖宁二年十月,华阳公主远嫁北燕,这一年宁帝刘协在四方蠢蠢欲动的情势下,居然坐稳了王座,中原一时无事,而朝中新贵层出,纷纷崭露头角,尤以宣威将军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