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小丫鬟有些犹豫,刚想开口劝劝郑远池:这可是柳姨娘的一片心意啊!小丫鬟还没开口,郑远池却似有所悟,“算了,给柳姨娘拿回去吧。”他平时很少真的称呼初月为姨娘,此时换了称呼,也表明了他的心意。
陈芸从小锦衣玉食,应该也不稀罕这些东西,如果知道这是初月送来的,她恐怕更会不屑吧。
~~
陈芸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了,可是这一晚翻来覆去,怎么都合不上眼睛。
虽说离开郑家是她一直处心积虑计划的,可是面对自己马上要成为离婚妇女这件事,陈芸心里也高兴不起来。
这段有名无实的夫妻缘分要走到尽头了,陈芸披了件衣服打开窗子,温柔却有带着几分刺冷的夜风拍在脸上,陈芸更清醒了几分。
往后的日子何去何从,她一时也没拿定主意。陈老爷和陈秀这三个月四处收租,到现在还没有回京,她回到娘家住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想到陈夫人对她和离的态度,还有那两个姨娘。最重要的是下个月她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要出嫁了,家里人来人往,她一个离婚妇女肯定会被人当扫把星嫌弃,回娘家就是给自己挖个坑往里跳。
自立门户?若是在乡下买几亩地,种种田自给自足也挺好,反正陈芸来了这古代,现代的技能是一样没用上,唯一保留的优点就是对稼穑之事非常熟悉。她也就是因为擅长农务,才能和性格孤僻的王氏交好的,可是万事开头难,首先是这古代人生地不熟,再有就是如果陈家把她财产没收了,她攒的那点钱根本买不起几亩地。
要不就是学学穿越前辈,开个酒馆什么的,可是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太严格了些,创业之路注定是艰辛的血红一片。
窗外月明星稀,没有路灯的古代社会只能靠着那点微弱月光照明。这时,漆黑一片的小院却有一间房忽然亮起了烛火——那正是郑远池的书房。
陈芸赶紧关上了窗子上床睡去了。
郑远池要求陈芸细细思量三日,陈芸权宜之计只得答应他,心里琢磨三日之内将该交待的交待好。
兰芳还有些担忧的问她,这么大的事是不是得事先给陈夫人通个气?
陈芸想想也是,陈夫人待她不错,她先斩后奏委实有些不厚道。陈芸本是已经安排好这三日的行程,经兰芳这么一提醒,便派青璇留在府中替她盘点嫁妆,自己带着兰芳回了娘家。
通往娘家的路明明是条康庄大道,可是陈芸却觉着今日马车行的格外摇晃颠簸,但因着马顿载着老太太和罗氏上香去了,所以今日是一个面生的小厮驾车。陈芸看这小厮年纪不大,没有马顿那么有经验,也就一直忍着没说什么。
陈芸颠的都快吐了,但是意识却越来越迷糊,等她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没力气挣扎了。
~~
京都地处北方,虽不是水陆枢纽之地,但因着是帝都,往来客商不少。即使当今皇帝一再压制,但也阻挡不了帝都蒸蒸日上发展的商业。
别的不说,就说先帝还在时,四海未平,运河沿线码头停靠的多是官船,而如今,码头的商船占了大半。而此时,京都码头最大的商船正要扬帆远航,船上鱼龙混杂,但大多是都是从南方来的商客,听闻家乡出了事,赶回去看老小妻儿的。
因为心有牵挂,不少人脸上看起来颇有急色,有的人甚至还催着船长水手快些开船,一催一促语气就不善起来,谁和谁一言不和就能产生很浓的火药味。
相比这些略微沉不住气的商老爷,一个布衣男子反而从容的多。他在甲板站了一会儿,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吵闹声,俊眉蹙起,自己回了客房。
而男子身边有四个仆从,男子前脚走,那四人互相使了个眼色,又跟了上去,男子进了屋,四人就守在走廊。
船开了,人们也安静了不少,孟璋觉着耳朵根子清静了才又从房里走出来,他一向不喜他人近身,所以那四人也不敢靠他太近。
在船上不比在陆地,船上的颠簸摇晃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漫长无聊而又寂寞的旅途,着实让人心有不耐。
“这朝廷是什么意思?出了这么大事,皇上就拨了那么点粮食,那点粮食够几口人吃的?还不够那些狗官塞牙缝的呢!”
又是一阵抱怨,这一路,孟璋这样的话听的不算少。
那些闹事的暴民本也是良民,如今也是被逼无奈才与官府做对,他们要的仅仅是最基本的温饱罢了,官不逼民反,民怎会反?可是朝廷拨下的救济虽不能使灾地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