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散地面火力。其五,采取偷袭战术。美机空袭时,除在航线上降低高度、隐蔽飞行外,还常常利用山头、阳光、云团实施突然偷袭攻击。一般低空下滑投弹时,多利用山头、阳光方向进入中空俯冲投弹,多绕至阳光方向和云团作掩护,突然进入目标区,对目标实施攻击。其六,主、佯配合的攻击战术。美军空袭目标时,多采取一批主攻击、多批佯攻的战术。有时佯动机占出动量的3/4。佯动机一般飞行较高,故意让越方雷达发现,以吸引其注意力,主攻机低空接近,突然爬高攻击。或采取佯动机先于主攻机到达攻击目标附近,在火力边缘盘旋,主攻机伺机攻击。
中国援越防空部队防空作战的宝贵经验。
第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援越抗美防空作战的对手是现代化装备的美国空军,人员训练有素,军事素质高,空袭中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新装备先进飞机,飞行速度快,技术性好,炸弹威力大。依仗其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飞机多,炸弹多,为了摧毁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实施狂轰滥炸。中国援越高炮部队的防空武器装备很落后。使用的37毫米和85毫米苏式高炮,是三四十年代设计的。而最多的又是37毫米单管高炮,性能落后,火力单薄。有的入越高炮部队虽装备了性能较好的57毫米和100毫米高炮,但数量很少,且有的性能亦不稳定。如双管37毫米高炮不具备全天候自动作战能力,射速、瞄准跟踪速度较慢,弹丸威力小;57毫米、100毫米高炮的炮瞄雷达和指挥仪性能落后;100毫米高炮自身过重等等,影响反空作战。开始时,有的人认为,用30年代设计的高炮,对付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大量使用F…105、F…4型等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心里没有底数。对此,在出国之前,各部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动员,特别是组织学习毛泽东关于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的战略思想,辩证地认识问题。侵越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先进,军事素质好,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贪生怕死。中国援越高炮部队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是最大的优势:有人民解放军“以劣胜优”的传统经验,有敢打硬仗、打恶仗的战斗作风,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广大指战员有不怕苦、不怕死的英勇精神,有一批参加过1964年大比武锻炼的军事骨干,只要勤学苦练,抓紧做好临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能够把美国飞机打下来。许多援越防空部队由于出国之前解决了上述问题。入越后,不畏强敌,敢打敢拼,首战告捷,战士越打越勇,仗越打越精,战果越打越大。援越抗美防空作战胜利的实践经验证明,首先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从战略上敢于藐视敌人,在思想上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思想过了硬,行动上勤学苦练,军事技术上精益求精,劣势装备的缺陷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二、援越抗美(6)
第二,恰当部署与使用防空力量,形成防空火力网。恰当部署防空火力,对取得对空防御作战效果、保卫目标、打击空袭美机等,具有重大的作用。为了部署好中国援越高炮部队的兵力火力,中央军委炮兵领导机关先后两次组织人员入越进行现场勘察,对防空掩护的重要地区、目标和美机的机型、性能,空袭的战术手段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细致的了解、深入的分析研究、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对防空力量进行了正确的部署。根据中国援越防空高炮部队担负的掩护北越铁路交通运输线和中国入越工程、筑路部队的施工安全之主要任务,和越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两条铁路点多线长等特点,在铁路沿线上和重要目标地区,部署主要兵力火力,进行重点掩护和分段掩护。同时,以部分兵力与各施工部队的防空分队相结合,掩护工程、筑路部队的施工安全,以形成较强的对空防御火力网。整个防空作战期间,东西线方向经常保持1个高炮支队的指挥机构、3个以上的高炮大队,同时,在重点防区至少部署2至3个大队的防空兵力。在重点保卫区,不但加强防空火力力度,并实行高、中、低火器配备,在高度上、距离上,形成多层次、多梯次的火力体系,形成强大的火力网。同时在一般地区的其他保卫目标,也布署相应防空力量。在力量部署上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高低结合,以形成火力网,有效打击空袭美机。如安沛是安老线上的重要转运站,当时正在修建军用机场,是美机轰炸的重点。援越高炮部队则在安沛防区集中2至3个大队的兵力,实行重点保卫;而从安沛以北至老街的地段上,只在某几个重要的点上,部署2个大队左右的兵力。实践证明,安沛防区的战机多,战果也大。谅山至克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