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西斯斗争史中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七七事变前6年,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国民党政府采取所谓“逆来顺受”
的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军只用了约一百天就占领了东北三省。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
(即中国东北和内蒙古)
,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的第一大步。
1933年1月到3月,由于国民党军不战而退,日军轻易地攻占山海关和以承德为省会的热河省。接着它的进攻目标就转向华北。国民党政府步步屈服,在1935年按照日本的要求,实际上承认河北、察哈尔二省的“特殊化”。但日本侵略者不但对华北有野心,还企图囊括绥远、陕西、山东,而且认为吞并整个中国的时机已经到来。
当时日本在北平、天津及其附近和冀东各地都驻有重兵,设在天津的驻屯军司令部于1936年5月提升级别并增加兵力。国民党政府以为,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下,它派驻平、津、
402
283胡绳文集
河北省的第二十九军可以同日军相安无事。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军队在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向第二十九军驻军发动攻击。吉星文团奋起反击。日本政府立即向华北增兵,扩大战事。这样,七七事变就成为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的一个标志。
七七事变也成为中国全民抗战的开始。全民抗战没有能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时开始,也没有能在日本侵入华北时开始,是因为国民党政府一贯对侵略者妥协让步的缘故。全民抗战之所以能在七七事变后爆发,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在东北,有些国民党将领和民间力量,组织义勇军,抗击侵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更是在敌人统治下长期作战。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本侵略军3个月,使侵略军不能完全得逞。
1933年3月,在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各口的部分国民党守军自动抗敌。
19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奋起与侵入察省的日军作战。
1936年傅作义率部反击日军对绥远的侵略。这些局部的抗战都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人民群众中的爱国情绪在国民党政府的压制下,如同急待迸发的火山。
1935年一二
403
胡绳文集383
九学生运动就成了火山口。全国各地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猛烈兴起,这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内的爱国力量,也响应人民的要求而活跃起来。
1933年11月,一部分国民党力量在福建一度组成人民革命政府就是一个表现。尤其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率领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对全国群众的救亡运动的积极响应,对局势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自从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共产党一贯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纲领,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土地改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把持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连年发生内战,并且用主要力量进行反共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把这种情形看作侵略中国的可乘之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全局出发,主张停止一切内战,团结抗日。早在1933年1月,共产党已发表宣言,准备为实现这个主张和全国任何军队合作。
在1934年到1935年的长征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党内“左”倾错误后,更系统地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痛切申述,当前全国全民族的绝大危险是国民党所实行的错误政策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