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的全部实际情况。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者也提出某些个别的、零星的事实材料来作为他们的论据,他们实际上是抱着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的教条,但他们的思想的表现形式是狭隘的经验主义。
我们说,必须把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依靠狭隘的、个别的经验。为什么必须这样?因为人们的认识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每一时代的人总是要参考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所得到的正确知识,甚至以此为依据,再来认识新的事物。
比如设计一座长江大桥,当然必须掌握有关的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但还必须有造桥学、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已往的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当然比造桥这样的工程复杂得多,但基本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必须结合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认识来辨明一枝一节的经验,并且通过成功和失败的新的实践经验来补充、纠正、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规律性的认识。
通常我们认为“就事论事”
是不可取的。
“就事论事”好像也是从实际出发,但是完全不顾这件事同有关的其他事的联系,不顾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
123
胡绳文集301
不顾与这件事有关的一般规律,是不可能对这件事作出正确的评论的。说“就事论事”不可取,也就是说,狭隘的经验主义不可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不能据此而认为,好比说,如果建筑长江大桥有两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就必须造出两个不同的桥来,才能评定这两个设计孰优孰劣。人们可以事先评论,是因为已经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知识为依据。如果一概否定已有的科学知识,那只能陷入庸俗的、狭隘的经验主义。
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他在说这话的同时,反对庸俗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是在1859年论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书评中说这番话的。当时,他针对德国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说:“随着这种科学的时兴,旧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重新流行起来”。他说:“黑格尔被遗忘了”
,出现了“康德以前的狭隘庸俗思维方式的极为浅薄的翻版”
,等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在建立社会历史方面的唯物主义观点时,是从黑格尔接受了辩证法,使其摆脱唯心主义的外壳”
,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我们强调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决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不能陷入庸俗的狭隘的经验主义。
当前,国际国内的反社会主义思潮,是以庸俗、狭隘的经验主义和肤浅的形而上学为特征的。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学习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124
401胡绳文集
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表现。我们要系统地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而不能把它简单化为一两条原则。如果只有从实际出发这一条,并不算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有人说,我对马克思主义只承认一条,人类首先必须吃、喝、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艺术、宗教等等活动。固然这一条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但只承认这一条,恐怕和马克思主义距离得还很远。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个学派?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没有丝毫和“宗派主义”相象的东西,它绝对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出来的偏狭顽固的学说。因此,它能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能够汲取各门科学发展中的有价值的成果来丰富自己。各个学科中有种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和马克思主义不在同一层次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个学派,那是一个很高层次的学派。
在我们国家,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一旦成为“显学”
,成为“官学”
,它就完了。这是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错误说法。学术界确有些小的学派,一成为一个学派之后,就死守自己的小圈子,成为列宁所说的偏狭顽固的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