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部分(第1/4 页)
“仆臣这就去传旨。”秦九道面色一动,赶紧走了出去。一边的苏定方等将军却是面上闪烁这兴奋之色,万国来朝可不是任何一个皇帝都能享受到的,这是实力的表现,当年杨广之所以有万国来朝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隋的威名,而更重要的是杨广对这些西域小国的优待。所以这些小国国主纷纷前来,以获取更多的钱财。但是卢照辞却是一样,就算是那些国主前来拜见天子,也是例行的赏赐,这种赏赐多时礼节性,根本就没有多少的价值,但是这些国主也不得不来,因为大唐的强大。可以想象的是,卢照辞这道圣旨将会在整个西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一位帝王来到西域这个风沙之地。
周围的秦九道等人也都连连点头,好像卢照辞所说的就是事实一样,实际上,这就是真正的大国情怀,他们可以在外人面前说他们是大唐的子民,说出来极为自豪,而大唐之外,其他国家子民在他们面前要显的好像是小了一截一样,这才是大国的风范,并不像后世那样,那些官员们不由自主的在外国人面前不由自主的低了一头,这不但是因为自己国家未强大到一定地步的缘故,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心中根本就没有大国意识,这些官员的脊梁好像被人打弯了一样。经济虽然发展了,成为强国,可是在意识上仍然是弱国,所谓国强,不但指的是军事、经济,更重要的是意识上,若是意识不强,就一个身体健壮的汉子,却没有战斗的意志,最后连一个小孩子都能欺上门来。
卢照辞建立了大唐,但是他绝对不想自己的大唐会是这样的大唐,雄风万里,高高在上,一个小小的百姓就能在外国君主面前毫无惧色,这才是卢照辞心中的强国。而想要建立这样的强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杀戮、震慑,杀的那些敌国望见大唐的旗帜而生畏。他相信这样的日子肯定会不远了。或许自己这一代不能做到,但是以后的君主一定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却是从现在开始,震慑这些西域各国,就算外面有雄兵十万,但是也不能阻挡自己帝王的威风。这就是帝王。
第698章 兄弟相见
所谓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大唐皇帝已经来到玉门关,昭告西域所属王国、部落首领必须到玉门关觐见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域大地。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叛军阿史那贺鲁立刻兵退五十里,不敢与卢照辞争锋,而西域各国纷纷而动,纷纷带着礼物和兵马朝玉门关而来,一方面是为了救驾,但是更重要的却是要觐见天子。谁让这个天子太过强悍了呢?历朝历代,除掉隋炀帝杨广曾经在大非川和雁门关接见过外国国王的,其余的都是在京师等候着这些小国的觐见。但是这次大唐皇帝比杨广更为强悍,他居然到了玉门关来了,一时间让天下大哗,那些西域各地的部落首领,小国的国王们本就是崇拜强者的家伙,这下对卢照辞的崇拜更大了,一接到诏命,哪里还敢停留,纷纷前来,生怕成为卢照辞立威的对象。
阳关,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说法,当年西域王卢承嗣暴躁不堪,有逼宫的嫌疑,所以被卢照辞贬去了亲王爵位,虽然后来被封为西域王,但是实际山,所掌控的地方也就是阳关的王宫而已。
只是这个卢承嗣不愧是卢照辞的儿子,拉拢人的本领还是很强大的,虽然处在逆境之中,还是被他找到了一批忠于他的人物,短短数年之间,就将整个阳关都掌握在手中。并且借着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兴兵造反的机会,不断的削弱着大唐王朝在西域的影响,自己的势力也逐渐大了起来,阳关、玉门关两大交通要道都成了扩充军队所需军费的来源。
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对突厥人喊打喊杀的卢承嗣,这个时候,手下的人物中大部分都是突厥人,他知道卢照辞在汉人中影响最深,若是自己的卫队中尽是汉人的话,只要卢照辞一张圣旨,就能将自己卫队解除。所以他的卫队中,尽是突厥人,还有一部分回鹘人、吐谷浑人,这样就能将卢照辞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在阳关内,他卢承嗣就是皇帝,他过着锦衣玉食、酒池肉林一般的日子,对治下百姓且不说,但是对自己身边的卫队却是大方的很,自己用过的姬妾,若是在玩腻之后,就赏给自己的卫队,反正西域之大,美女无数,还怕少了自己的美女不成。他知道,只要将自己的卫队掌握在手中,就算自己的父亲要废掉自己,也是不可能的。不得不说,卢照辞对军队的掌控显然是影响到了自己的儿子,看看,这位西域王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次他接着卢照辞在与吐蕃人大战的机会,终于决定动手了。大非川距离自己很远,而朝廷大部分兵力都是放在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