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页)
住在畅春园,陪伴着康熙和卫琳琅,几乎寸步不离。堂堂的国母太后伺候婆婆,一点委屈也没有,相反,她恨不得把自己的寿命折给卫琳琅,祈求她多活几十年。
散步回来的康熙远远的见富察氏扶着宜贵太妃往外走,挥手制止了她们行礼的动作,问富察氏道:“又睡着了?”
富察氏点点头,回道:“额娘刚睡下。”
康熙目光飘渺的看着远方,忽然道:“你也多保重,”是对宜贵太妃说的,宜贵太妃点点头,几十年的夫妻,好歹有句话也算是欣慰。
对康熙弯了弯身子,由富察氏扶着,宜贵太妃慢慢走了出去。
康熙目送宜贵太妃直到看不见才转过身来,不无感慨的道:“都老了。”往常那个飒爽利落的宜妃如今连走路也颤巍巍的了。
胤禩上前搀扶着康熙,附和了一句,“弘旺的儿子都可以娶妻了呢。”弘哲都有孙子了,算起来,康熙可是五世同堂了,算得上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了。
康熙笑了笑,甩开胤禩的搀扶,依然矍铄的迈着大步道,“去看你额娘。”
卫琳琅裹着薄被睡的真香,也不知道是梦到了什么,嘴角咧开,露出笑颜,滴下晶莹的水珠,满脸的褶子看着也灿烂起来。康熙伸手接过胤禩递来的帕子,亲自把卫琳琅嘴角的口水擦去,缓缓的坐在刚才宜贵太妃坐过的地方,对胤禩挥了挥:“你去吧。”
胤禩应了一声,退后几步,走了开去,却不敢走远,远远的挑了个阴凉的地方站着,看着和暖的阳光下,康熙和卫琳琅几乎依靠在一起的背影,特别的温馨。
康熙九十大寿,他的儿子们都回来了。
胤眩�鸵�蹋�范G,胤祯虽然都已经称王,可是一个个还都跟往常一样,先来畅春园见过康熙,恭敬无比的按照大清的礼仪,给康熙三跪九叩的行大礼。康熙挥了挥手,道:“你们也老大不小的了,跪就免了吧。”看着面前头发都白了的儿子们,康熙心里说不出的复杂,胤眩�拓返i,胤禛,胤祯几人自然是不肯,固执的给康熙行了大礼。
康熙有些激动,颤巍巍的有些说不出来话,这几个儿子们,个个天子骄子,却都远离家乡,拼搏各自的人生。胤祯年少,忙插科打诨的嬉闹道:“皇阿玛,儿子们还没有给皇额娘磕头呢。”
康熙平复了下心情,笑了笑,指着远处的卫琳琅道:“她又睡着了,等一等吧。”
康熙赐坐,令几个儿子们跟自己聊聊天。
胤眩�拓返i也都白发斑斑了,他们自从那次离开大清,还是头一次回国,跟胤禩一样,他们把王位和手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各自的接班人,回来就不打算再走了,儒家崇尚落叶归根,他们也老了,想要用不多的几年陪伴在康熙身边,跟兄弟们在一起。
过去虽然有过波折和不愉快,甚至互相陷害的经历,可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那些日子也都随风飘去了,尤其是后来兄弟几人同仇敌恺的并肩作战的时候,他们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既能够带来财富和土地,也能够升华人的灵魂,看透了生死的兄弟二人,如今跟看重亲情,现在的他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国家,功成名就,却十分怀念小时候淘气捣蛋,跟兄弟们打闹一团的日子。
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他们的额娘都已经去了,只有康熙和卫琳琅,宜贵太妃三人高寿,胤眩�拓返i商量一下,打算一会儿跟康熙报备,搬来畅春园居住,伺候于康熙左右。
他们并不清楚胤禛和胤祯的打算,只好私下里根康熙请求了。
胤禛和胤祯兄弟见面,虽然不及胤眩�拓返i这一对老冤家亲热,却也令人侧目,不敢相信曾经是几乎水火不容的兄弟二人,次德太妃病重去世,胤禛去了一趟倭国,两兄弟的感情反而和缓了许多。
德太妃行事偏激诡异,以往有什么郁闷都发泄在胤禛夫妻身上,如今独自跟着胤祯过活,只好把枪口对准了他们夫妻。
自胤祯称王之后,德太妃一直耿耿于怀,胤祯认贼做母――胤祯称王的时候,就替德妃上表,请封太后了,只是在她的名字前面,还有卫琳琅压着。康熙和卫琳琅还在,尊的自然是嫡母,德太妃当然要靠后。
生母屡次的无理取闹,胤祯逐渐不耐烦起来,也渐渐的理解了胤禛当年跟她生分的缘由,无比悔恨自己年少不消事,跟亲生兄弟结下怨恨。
胤禛来祭奠德太妃的时候,胤祯主动承认错误,跟胤禛道歉,胤禛此时的心境也十分复杂,面对亲弟弟诚挚的歉意,也是谦让悔过――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