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温藻被围,未能摆脱日军,而卡萨113团虽仍在与日军 激战中但地形有利未被包围故有能力自行摆脱日军。孙立人即电令113团从卡 萨向西自行撤向印度,自率师直和114团调头向南,出敌意料,和114团里 应外合击溃日军的一个步坦联合快速部队,救出114团,向西撤向印度,经1 7日抵印。新38师官兵沿途尚从自己亦缺的水粮中省出部分救助数千印度和华 侨难民。113团亦于不久后抵印。而第5军则在野人山中病饿死大量官兵,其 中杜聿明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最后还是撤到印度,18000人只剩下 三千余难民般的残兵。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五千人因前面 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 新38师抵印边境时虽已历经战斗多日和长途跋涉,但仍军容严整,士气饱 满,英印军将领原因见退来的英缅军尚溃不成军,殿后的新38师必更为溃散, 有意解除其武装,但见到新38师阵地军容后立即肃然起敬改为欢迎。新38师随后派出1排参加驻印9国盟军联合阅兵式,夺得第一。 1942年7月,中国驻印军成军,下辖新38师,新22师。开始装备美 械和训练,训练地为兰加。1943年2月,在驻印军建制下成立新一军,军长 郑洞国,孙立人因第一次缅战有功升兼中将副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廖耀 湘新22师和从中国空运入印的胡素新30师。此次练兵,中美双方之间颇有争 执。先是因史迪威换掉驻印军副参谋长温鸣剑,致使孙立人和廖耀湘联名电蒋介 石要其迫史迪威收回成命,被蒋压下。后双方在训练上又有歧见,孙廖要在日间 的美式兵器教育外更于早晚训练渡河,丛林战,夜战等科目,而美军教官认为会 使官兵过于疲劳,最后史迪威同意孙廖意见。何应钦赴印视察训练时特告诫孙立 人以中美合作大局为重,避免冲突。1943年3月,新38师因原来战力就强, 故首先完成整训,开赴缅北,开始为打通中印公路的第二次缅战。 第二次缅战第一个战役是艰苦的野人山战役。野人山全为原始密林之高山, 极为险恶,大部队难以补给,重武器亦无法使用,日军18师团55联队以小部 队构筑据点逐山防阻,新38师亦以连为单位轮番攻坚。到1943年10月, 新38师打通了野人山。此次战役共阵亡连长30余人,平均全师步兵连连长换 过一遍有余,山地丛林战之艰难惨烈和日军精锐18师团的质素顽强可见。新3 8师在野人山中到处见到第5军病困而死将士的白骨,常常是一堆白骨围着枪架 而坐。 野人山战役后新38师112团即进入胡康河谷,开始胡康河谷战役,在拉 家苏,于邦,临干一线展开。日军兵力为56联队和55联队,配有重炮。而中 国军队方面因史迪威之参谋长波特纳研判日军兵力有误,以为还是如野人山一般 的小股日军,故只有112团一团兵力,没有重炮,连团属迫炮连亦未被允可前 往,因为补给困难。战斗开始后双方呈胶着态势,日军遂集中55联队主力于中 路于邦,反将前来进攻的114团一营的一个多连于11月22日包围。这个连 就地构筑工事,日军空有兵力火力优势竟历时34日始终无法攻克其阵地。 112团发现当面日军兵力后,即报孙立人。孙即欲率兵增援,波特纳仍不 同意,认为补给困难,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孙同史迪威同飞往战场上空观察后, 史迪威即同意孙意见。孙立人率师主力增援,急行军20多日穿过野人山,赶到 胡康河谷,114团第1,2营用于于邦方向。从12月26日起,激战3日, 将于邦日军击溃,击毙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约一千余人。日军18师 团,兵员来自九州岛,以强悍著名全军,历经凇沪,南京,广州,昆仑关,南洋, 新加坡,马来亚,缅甸诸多战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次为前所未有之失败。 在师团长田中新一报告中言:“进攻于邦之敌军,总是逐次渗透到我阵地侧背, 突然进攻,使我军障碍设施和正面火网完全无用武之地。我军本来具有善于热带 丛林战的特长也被粉碎,不得不被迫后退,情况不断出现逆转。‘ 于邦战斗同时,左翼的113团3营和112团主力在临滨击溃日军56联 队,乘胜追过大龙河。右翼的114团3营则在大龙河下游偷渡,迂回退至大龙 河右岸的55联队残部侧背,55联队在于邦战斗后心胆已寒,见侧背受威胁, 立刻仓皇撤退。新38师轻取胡康河谷日军四大要点的大柏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