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游,朋友盛情将他们安排在一座景色绝佳却荒无人烟的小岛,本意是想让他们彻底地放松一下,杨锦麟事后说,那是他到香港十多年来惟一连续三天没有接触过电脑的一次,“ 我感觉好像是一种罪过,自己怎么可以这样”?老杨居然为此事不安了许久。“ 为什么不可以,老子不是也过来了!”好在杨锦麟总是会为自己找到不需要理由的理由。
2003年1月,杨锦麟惊艳出场,一个不经意的创意,在经历了初期的青涩、艰难和无序之后,终于拓展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彰显着应有的力度。
成长的过去(1)
一、日新又日新,那是特别的一年
岁月如流,人生如寄。每个人的生命都隐含着一本厚厚的家谱,让他同遥远的过去相连。
杨锦麟自报家门,称自己是福建厦门人,可“福建”经他的口一说,听起来总是“ 胡建、胡建”的,浓重的闽南口音如假包换。若按照国人所谓的祖籍,杨锦麟的老家该算是辽宁。
据考,闽南人的祖先多来自北方的中原。杨锦麟的先人们,说得再远一些,也是从山东出发,闯关东后定居辽宁的。追溯起来,老杨祖父那一代携家带口,一路南来,在厦门散枝落叶,所谓闽南人喜好“ 过番”“ 出洋”,在祖辈身上已经现出端倪。难得的是,祖父还赢得了身后的好名声。
杨锦麟的曾祖父是前清秀才,这让杨锦麟颇有几分得意,原来自己识文断字的几把刷子,来头不小。算是有读书人的真传吧,杨锦麟的曾祖父和祖父,都写得一手好字,可让他名气在外,不逊于书法家名望的,是他们的仗义疏财,好打抱不平的豪气。
家道兴盛时,东北老乡们在厦门遇到难处,上门求助,或索求墨宝什么的,祖父总是慷慨救助,欣然命笔。如若碰上断了生计没饭吃的,祖父马上吩咐添碗加筷,热情待客。“ 杨家好像是他们的饭堂,管饱管够还分文不取”。祖母讲起来,那时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现在我们能管别人的饭,那是我们的福份。”祖父经常这样告诫家人。
杨锦麟的父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先前客居厦门的杨家,此时已经枝叶茂盛,儿孙绕膝。
1953年9月,杨锦麟出生了。说起来,这是一个寻常的年份,却不平静。
生命生生不息,不过是历史链条中的一环,的确平常。关于这一年,新生的共和国的旗帜上,又有着许多意义深远的开启和结束。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新年这一天便开始了。
元旦。《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社论。新生的共和国开始进入大规模国家建设,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字的记载看上去很简单。
这一天,香港《大公报》社评这样写道:“ 中国人民三年来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开始以有力的步伐,踏上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年了。”“ 全中国,以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要为这一个光辉四射的新年而欢呼鼓舞!”
的确值得欢呼。过来人都清楚,那是一个何等火红的年代,刚刚摆脱了饥馑离乱,战火硝烟的新中国,站起来了的人民,意气风发,激情满怀。新中国工业化时代,以后若干个五年计划,正从这里出发,这是元年。
杨锦麟人生序幕也正从这一年拉开。
几天之后,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指示发表,所谓“ 新三反”运动启动。
还是年初。毛泽东,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以他革命家的气概和浪漫诗人的豪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讲话,关于一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他胜券在握。“ 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高亢的嗓音,激越昂扬,声震四座。战争的结果最终印证了这位大人物的预言,1956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历时三年的战争宣告结束。大名鼎鼎的艾森豪威尔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战败将军,败给了年轻的人民志愿军。
虽然,共和国在1949年宣布成立,但直到1953年,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大规模解放战争的人民解放军,其实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而是在西北、西南、东南沿海等多个地区与国民党残部、地方武装进行最后的战斗。一场鏖战就在离杨锦麟家乡不远处激烈进行。7月间,台湾的蒋介石军队万余人,突然对福建东山岛发动袭击,终于被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