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什……什么秘密?”玉龙道长心中没底,语气发虚。
“这两个字是后来的写法,仓颉刚造出来的时候不是这样写。”这回该罗古罗思坚赞蔑视他了。
“啊?!不是这样写,那是怎样写呀?”除姚枢、子聪、郝经几个人外,在场的僧道弟子们都大为惊讶。
罗古罗思坚赞告诉大家,往字是一个姓王的王字,下面加一个走之。围字没有里面的韦字,只是一个大空口字,也就是大方框。
玉龙道长当然不相信,说他胡编懵人。
“什么?我胡编?”罗古罗思坚赞没有同他争论,而是拿出一本《古字通辨》的书,甩给他,说,“这里有一本《古字通辨》,自己看吧!”
忽必烈低声问姚枢:“小喇嘛说的是真的?”
姚枢点点头,感慨地说:“小小年纪,对古文字如此精通,太不简单、太难得了!别说是在边远的吐蕃,就是在中原内地,也是非常难得的呀!”
《古字通辨》这类古书,玉龙道长连见也没见过,好不容易才找到“往”“围”两个字,居然与罗古罗思坚赞说的一模一样。他无话可说了,嘴张了老大,舌头却像被冰冻住了:“啊?!这……”了老半天,却说不出话来。
罗古罗思坚赞记忆惊人,口才极好,滔滔不绝讲起文字的演变。他告诉众人,仓颉造出的古字使用了很久,一直到秦汉时才渐渐被新字代替。老子所处的年代,距仓颉造字并不遥远,他使用的只能是仓颉造的古字,不可能是后来的新字。以此断定,这部经书是后人仿造无疑,其年代也只能在汉朝以后。
忽必烈见罗古罗思坚赞讲得有理有据,便对玉龙道长说:“玉龙道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玉龙道长栽了个大跟头,心里虽然不服,但又无理可讲,气哼哼地说了声:“哼!我们走!”抱起经匣,带领弟子狼狈地急匆匆离去。
寺院的一场劫难化解了!僧人们激动万分,他们把聪明伶俐的罗古罗思坚赞抬起来,抛向空中,一边抛一边跳跃欢呼:“呕呜!喔!圣者!八思巴!八思巴!圣者!”整个寺院成了欢乐的海洋。
忽必烈被渊博的学识和机敏的思辩惊呆了,折服了。从内心里喜欢上了这个藏族小喇嘛,特意在住所接见了他和贡迦坚赞教长。
忽必烈高兴地对罗古罗思坚赞说:“了不起!太了不起啦!一个地处边远的藏族后生,竟有如此才学,太不容易啦!”对在座的姚枢、子聪、郝经等儒生幕僚说:“我说的没错吧?他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人点头。
子聪说:“别说在偏僻的吐蕃,就是在中原内地,这样小的年纪有如此学问,也是不多见的呀。”
忽必烈由衷赞叹:“了不起!真是神童!小圣童!”问贡迦坚赞教长,“他们喊的八思巴是什么意思?”
贡迦坚赞教长说:“回殿下,是藏语,圣童的意思。”
忽必烈眼睛一亮,拊掌对罗古罗思坚赞说道:“你以后就不要叫罗古罗思坚赞了,就叫八思巴,圣童八思巴!”
罗古罗思坚赞没想到忽必烈会如此尊崇他,很有些惶遽不安,连忙谦逊地说:“不行,不行!万万不可!小僧黄口未褪,怎敢妄称圣者?万万不可!”
忽必烈抬手止住他:“诶?怎么不可?汉人不是有句话叫作有志不在年高嘛,你年纪虽小,却有如此大的学问,叫八思巴怎么不可?本王说可以就可以。”对贡迦坚赞,“以后他就就叫八思巴啦!”
“是,从现在起,小徒就正式改叫八思巴。”贡迦坚赞教长心中高兴,脸上挂着笑,语气中透着自豪,说:“小徒自幼聪敏,又勤勉好学。八岁时,便能背诵不少经文,而且还能大约领略其含义。当时,我的师父就很喜欢他,昵爱地叫他圣者八思巴。”
忽必烈想把八思巴留在身旁为自己所用,便对八思巴说:“八思巴,等我打完大理以后,愿意不愿意跟我去中原?”
八思巴说:“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济济,是我最向往去的地方……”
不等他说完,忽必烈就急切地说:“那就跟我去嘛?”
“不行,现在还不行。”八思巴摇摇头。
忽必烈问:“为什么?”
八思巴说:“我师父年事已高,需要徒儿在身边照料,寺内事务繁杂,也需要徒儿帮着打理。”
“真是个贤孝的孩子!”忽必烈又是一阵由衷赞叹,只得忍痛割舍,“好吧,本王不勉强你。我告诉你,本王的大门一直向你开着,你什么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