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
这样的下属,哪有不被格外器重的道理?
再看看别的优秀人士,也有不少是领导期望“二”,自己能够做到“十”的人。
潘基文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
2000年,潘基文还在担任外交部次官,在一次陪同李汉东总理访问俄罗斯。
在飞往莫斯科的飞机上,其他的随行人员大都去睡觉了,本来潘基文也可以去休息,但因为李汉东总理在阅读有关访问俄罗斯的文件,于是他想,说不定总理会有什么需要,要叫自己。
因此就一直等在总理身边,直到飞机快抵达莫斯科,而他确认总理已经休息了之后,才在一旁稍微休息了一会。
领导并没有要求潘基文等在旁边,但潘基文却想到万一总理需要自己做什么该怎么办,所以主动在一旁等着,直到确认总理已经休息了,才敢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换了你是领导,看到这样的下属,是不是心里也会觉得很温暖、很踏实?对这样执行者,你会不会重用呢?
2.上级想到的你要想到,上级没有想到的你要帮他想到
最好执行者与一般执行者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
一流的下级总能提醒上级,末流的下级总要上级提醒。
尽管如此,但很多人的想法是:既然是领导,做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我只要照着去做就行了;即使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是领导说的,就算出了差错,也不是我的责任,我何必多事;领导都没有想到,我怎么可能替他想到。
但一个最好的执行者,不仅不需要领导来提醒,而且总会想到领导前面,上级想到的自己当然要想到,上级没有想到的,也要主动替他想到。
有一次,一位培训界的同行,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因为经常需要出差,有时候一忙、一着急,就容易忘记带一些东西,如名片、资料和相机等等。
为此,他也跟秘书说过记得提醒我一下,免得耽误事情。
秘书老是不记得提醒,后来终于能学会提醒了,但是执行起来,往往又很不到位。
有一天,他在北大高级总裁班讲课,下午讲课完课后就直接去机场,到外地出差。
第三章 “期望二,做到十”(3)
中午的时候,他接到秘书发来的短信,上面写着:
“您下午要出差,别忘了带名片、资料和相机。”
一经提醒,这位老师一想糟了,相机在家中,又忘带相机了。可等讲完课再回去拿相机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就不带了。
这尽管是一件小事情,但也能反应一个员工执行能力。这位老师感慨地说:
“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她完全应该熟悉我的日程安排,提前一天提醒我:‘您明天就要出差了,如果现在方便的话,请把需要带的资料、名片和相机放到包里,以免忘记。’
如果有了这样的提醒,我还会忘记带相机吗?”
很多下属都有一个错觉,领导哪会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可别忘了,领导不是神,他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也有需要你提醒的地方。
不要说普通人需要提醒,就算是非常杰出的人,有时候也需要下级帮他把关。
担任过周总理秘书的纪东,在他所写的《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1971年,在* “九一三”叛逃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左右,一天上午,总理在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之后,离开办公室去卧室办公。
突然,总理打电话让他过去一下。他以为总理要安排任务,于是像往常一样拿着本子和笔,迅速赶过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总理并没有交代他办理任何事情,只是很郑重地看着他说:“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情。”
然后,总理拿起一个大信封,对他说:“你看,我写错了一个信封。”
他接过信封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呈主席、林副主席批示 周恩来 某年某月”。
*叛逃之前,总理给毛主席和作为当时党中央副主席的*写报告,通常都是这么写的。但当时*已经叛逃,再这样写就是大的错误。
由于连续工作了那么长的时间,在极度疲劳下,写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总理在叮嘱他把信封销毁的同时,还特意提醒他:
“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你,让你知道,注意以后要帮我把关。”
照一般人的想法,写错了信封,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