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页)
道来,身旁几人也才知道古玩行业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道道,随后柳云瑶也是微微的吐了吐舌头,和冉红菱两人跟随在黎乐身边,不再那么跃跃欲试。
一路走过,黎乐也是蹲下看了几个摊位,主要是看到上面有古玉!
随手的挑选了几个看看,几本上都没有多大的感觉,大多都是新玉仿古,花样也是百出,煨头,羊玉,狗玉,梅玉,风玉,造血沁,造黄土绣等等。
羊玉和狗玉比较好懂,就是将玉置于羊和狗的体内,等个几年之后再取出。不同的是羊玉乃是活物制造,玉上呈现血纹理,如同传世之玉,但却没有真玉的温和。
而狗玉则是将将狗杀死,让狗血瘀结体内,把玉器放入狗腹内,缝合埋入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会生出土花斑纹,形同古玉,但是不同于真玉,其上带有新玉的颜色和雕琢痕迹。
而梅玉和风玉的造假方法作假,前者利用浓度高的乌梅水煮,松软处会出现水冲痕迹,而后用提油法上色。后者利用浓灰水和乌梅水煮后,趁热放在冰雪之中。
至于煨头,则是仿造古玉之上特色的“鸡骨白”,是利用火烧烤。
而造血沁和造黄土锈过程大致差不多,都是弄出古玉之上的黄土锈,前者是用猪血和黄土埋玉,后者是用胶水涂抹之后埋入土中。
对于古玉的做旧,黎乐还知道两个古时的方法,第一“叩锈”,此法产生于清乾隆时,具体做法是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然后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数天,取出后再埋入地下数月,这时玉已为铁屑腐蚀,出现橘皮纹,纹理中铁锈呈深红色,有土斑,和古玉一样。
另外一种是老提油法,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加入硵砂少许,腌入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再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入于玉器,其红似鸡血,鉴定名家也往往不察。
这些紧紧是黎乐所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方法万万千,这些方法所做出的古玉,若不是真的懂行之人,基本上分别不出来。
就连行家也会有走眼之时,所以拿不准的黎乐基本上也放下了。毕竟有钱,也不能随意的乱花。
而后在一个摊位之上,黎乐倒是发现了一块比较有意思的玉。开始还有些不确定,不过在仔细的端详了一番以后,其心中也已经有定数了。
他此刻手中这块玉正是一块“古玉后做”之玉。
所谓的古玉后做,与新玉做旧的方法不同,其本身的载体是实实在在的古玉,但是是有缺陷的古玉。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玉,器形完整者总是凤毛麟角,出于各种目的,改作者尽量按原来器物的造型及纹饰改作成零星小件,或对残器进行补整,对容易暴露庐山真面目的斧凿之痕,重点进行染色、褪光。
如一块已经破碎的古玉大件,玉壁之类。如果照原样出售,大多无人间津或即使有人愿意收置,买方也不可能出高价。
于是,作假之人往往根据其残破情况改作,如缺一半则将尚存的改作璜,如缺一小部分,则改为玦,如里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若是外边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环。
还有一种则是补整,如一件系壁破碎了,则截取完整部分而以颜色相仿的玉甚至是金银补之,这种方法,在爱玉成癖,嗜古成风的中国很早就曾屡屡发现。
而黎乐手中的这块正是属于后者,是一块玉壁。补缺的部分占整块玉壁的三分之一,但却不是新玉,而是同样的古玉,只不过看上去要比玉壁本身的材质要新一些。
这就说明这块玉壁补缺不是现代所补,而是古人的杰作。此时玉壁之上黄土锈锈迹斑斑,其上图案也有些模糊不清,但是隐约能看见一条古朴的龙型,这也是让黎乐另一个好奇的地方。
只不过此刻一时也没有工具处理,但是看不出其中的名堂出来。
那摊主的年龄大概在四十上下,见黎乐瞅了有阵子,便说道:“小兄弟,你可真有眼光,这可是我的压堂货,你要喜欢的话也不多说了,五千拿走!”
黎乐微微打量了他一下,心中却有些了然,这货主说的压堂货是指他这最好的东西。以这东西本身的价值来说,倒是有些不值的,且不说是后做之玉,还有断口,喊出这个价格是准备狮子大开口了。
这货主此刻俨然是看自己年轻,把自己当成凯子了。
黎乐微微的摇了摇头,而后准备将玉给放下,尽管心中有兴趣,但若是此刻舍不得放手,货主就算是降价也会拿捏住自己的心理。而且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