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繁衍生息。到刘裕曾祖刘混的时候,因为西晋永嘉之乱(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晋怀帝,烧洛阳城,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刘混带全家人南迁至丹徒京口里。刘裕的祖父刘靖曾做过东安太守,他的父亲刘翘只做到郡功曹(就是郡守手下的办事人员)。刘裕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而死,刘翘认为此儿不祥,又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便想把刘裕给扔了,但刘裕的姨母断了儿子刘怀敬的奶,收养了刘裕,刘裕才活下来。刘翘后来娶兰陵萧氏为继室,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刘道规与刘道怜。不久,刘翘病死,家里更穷,三兄弟全部由萧氏拉扯大。刘裕长大后不喜欢读书,随便认识几个字,却十分喜欢武艺,骑马射箭使刀都玩得很好,力气也很大,但这些都不能当饭吃,他平时便以种地为生,农闲时则卖鞋。
刘裕十分孝顺,对继母也毕恭毕敬,但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快四十了也没有找到媳妇。刘裕又很喜欢赌钱,欠下赌债不能还时,曾被尚书令刁协的孙子刁逵绑在马桩上示众。正好王导的孙子王谧路过,见刘裕有成大器的面相,便替他还了赌债,并且时常资助他。王谧还经常对别人说:“从刘寄奴的面相和骨骼上来看,他一定会成为一代英雄,你们不要慢待他。”别人听了都把这当成是笑话。
孙恩造反的时候,镇北将军刘牢之招兵平叛,刘裕便去投军。刘牢之见了刘裕,也很喜欢他。让他练几下看看,果然武艺不错;又和他谈了谈打仗行兵的事,刘裕也说得头头是道。于是刘牢之破格提拔刘裕为参军。
刘牢之通过刘裕的情报,在钱塘江的西面寻找到孙恩的主力军,很快击败孙恩,孙恩撤到钱塘江东岸继续据守。这时高素领一支兵马从孙恩背后袭击。高素就是劝说刘牢之起义反王恭的那个人。孙恩急忙回击,刘牢之趁势攻过河去,与高素合击孙恩。孙恩大败,逃回到会稽固守。
这时谢琰的另一支军队已经收复了义兴、吴兴诸郡,分出一支兵马由司马高素带来帮助刘牢之。刘牢之于是命令高素率本部开往余姚,断孙恩后路。自己率其余军队全力进攻会稽。孙恩和卢循知道孤城难守,便弃城逃回海岛。三吴叛乱遂平定。
桓玄称帝
刘牢之回军京口,谢琰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戍守沿海,以防备孙恩再次上岸。司马元显被封为中军将军、录尚书事,一时成为朝中权臣。司马元显也是个贪财之人,利用权力四处经营,很快成为豪富之户;他又掌握着百官的升迁贬降,百官都对他十分恭敬,甚至公卿以下的官员见到司马元显都要行叩拜大礼。司马元显既奢侈贪利,又骄横跋扈,东晋朝政并没有比他父亲掌权时好多少。
谢琰镇守会稽,武备松弛,对孙恩并不加防范,有人建议他好好整练队伍,加强工事,巩固海防。谢琰笑道:“孙恩不过是个海盗,败逃入海,如果他再敢上岸,那是自寻死路。”
不久,孙恩又率众登陆,由浃口(在浙江镇海,甬江入鄞县境经招宝山脚入海为大浃江,入海处曰大浃口)攻入余姚,又攻破上虞,乘胜进军会稽。众将请出兵设伏,伏击孙恩。谢琰道:“和这些乌合之众打仗,还用费脑子想这多机谋么?”于是只让将士留城中等待,一直等到孙恩兵临城下后,谢琰才带兵出击孙恩的军队,孙恩大败而逃。谢琰带兵一路掩杀,孙恩军队许多人来不及登船都被杀死在岸边。孙恩带另一支军队从一条塘路逃跑,谢琰沿塘路追击。孙恩事先没有调查过地形,并不知道这条塘路是越走越窄。结果前面的军队挤成一团,后面的军队又收不住脚,前推后挤,拥作一团,甚至时有官兵落水。孙恩的一些已经上了船的军队本来正准备逃跑,见了这情况后便把船开回来,直开到塘路两侧,向官军射箭,被挤在中间的官军无路可逃,大多中箭而亡。谢琰带残兵撤退。逃跑的孙恩又转回头来追,谢琰一直逃到千秋亭,被孙恩的部将张猛赶上,谢琰不敌,于乱军中被杀,他的两个儿子谢肇和谢峻也都战死,手下部队全部被打散。孙恩再一次占据会稽。
司马元显急派冠军将军桓不才、辅国将军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三路去攻会稽。三路军马很快被孙恩打败。司马元显只好再一次派刘牢之率北府兵进攻会稽。孙恩一听刘牢之来了,不敢迎战,放弃会稽,乘船退回海中。
刘牢之得知孙恩弃守,冷笑道:“孙恩一定不会罢休,他肯定是去进攻海盐,海盐空虚,必须尽快去救!”当下拨给刘裕骑兵一千,日夜兼程赶到海盐。
刘牢之不愧为东晋名将,事实正如他预料的一样,海盐令鲍陋刚把援军刘裕迎进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