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死丫头你真打啊,好好,好好,别拧了,别拧了,我开玩笑你听不出来啊!猪脑子。”
几个大人看着他们打闹,都乐呵呵的,也不管他们。夜里不能停,要连轴干。于月月和王凤临回去时,说夜里给他们来送吃的。虞新河说,“夜里饭,你们做好就成,不要送,我让他们回去拿就行了。”
虞新民说,“老陈身体不好,干脆也回去歇歇,夜里帮我们送口热汤就行了。”陈老师自然不干。
到第二天天刚亮,第三个分段又出鱼了。第三个分段,约起出一百四五十斤。上午公社供销社主任赶来,见不少村民在买鱼,急忙说道:“虞老大,不要卖了,千万不要卖了。马上就过年了,这么新鲜,我高价全收,全收!”
旁边赶来买鱼的村民当然不干了,纷纷说:“这不合适,你收便收,也要让我们买。你们公社过年,我们老百姓就不过年哪。”
周建国和周昆也来了,周建国对虞新河和虞新民说,“虞老大,虞队长,戽完后,可别忘了把堰全部清理开。”
虞新民说,“书记这你放心。小鬏戽着玩,我们来帮手,最后肯定全挑通。”
周建国临走时,带了四五条大红鱼,只记帐,没付钱。原来,县里最大的社队企业,莫氏公路运输公司(简称莫氏物流公司)要在我们公社设立分公司,正到大队考察哪,需要招待。
当然,大队的鱼钱也不会赖帐,年底结算时,会记入生产队的帐里。
又干了**天,终于戽完了,最后两个分段鱼不多,只有五六十斤。一算帐,总共戽了一千五百多斤,每家都留了二三十斤过年,还卖了五百六十多元。
这对正处于chun荒之前的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知道,那个年月的普通农户,一家人费上一年功夫,也就养一头猪,顶多卖个一百二三十块钱。虞氏四兄弟干的这一票大买卖,等于是给每家送去一头大肥猪,非同小可!
这一场艰巨的战役打完,五个小家伙都累得瘦了一圈,躺到床上就不愿动了。于月月和王凤押着五人到街上澡堂子里,干净彻底地洗了个澡,高高兴兴地过年。回来后,四人在于月月家里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才缓过劲来。
巧云还专门跑来,对他们威胁说,“以后这样的好事不准落下我,不然我就揭你们的老底,看大爷二爷不扒了你们的皮。”几人只能老老实实地答应。
本来,过年后这个chun季,是四家每年最难熬的荒年,粮食肯定不够吃。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派上了大用场,让几家安然渡过了chun荒。
七十年代初的几年,苏北冬天暴雪天气较多。
一旦下大雪,虞松远和他的死党,不管睡在谁家,都会自觉早早起床,不用母亲或婶子们挨个打屁股叫。几个少年会自觉扛起笤帚,自发地参加“四类分子”扫大街的队伍,代替体弱不支的教授nǎinǎi与病魔缠身的陈老师,去参加义务劳动。
教授与陈老师可以不参加“四类分子”扫雪,这是六小队政治队长周昆和大队书记周建国特许的。但这“特许”可不是施舍或恩惠,而是少年虞松远与他的兄弟们,用小拳头生生给打出来的。
周昆是大队书记周建国的本家,也是亲信,因此有恃无恐。年轻时,他是有名的混子无赖。如果不是虞松远等几个顽童胡缠乱打,以及虞新河、虞新民兄弟俩的巧妙偏袒,周昆才不会对“四类分子”发丝毫善心。
那一年冬天奇冷,天连降暴雪,雪下得有大人屁股高。大雪封门,天地白皑皑一片。家家户户挂着吊搭,男人孩子围着火盆烤火取暖,女人们则或缝补衣服或家长里短“嚼舌头”。可“四类分子”们,每天都得在扛枪民兵的监管下,先将村里道路上的积雪铲到路边,然后再仔细清扫干净。
在“四类分子”扫雪时,虞松远常常带着村里的顽童们,在一边疯狂地打雪仗。雪有大人屁股深,大人们行走很不便,虞松远与他的三个小兄弟,却在厚厚的积雪之上行走如飞,来去zi ;you。
教授染了风寒,被这场严寒打倒了,已经连续数ri卧床不起。陈老师也咳嗽加重,有时甚至能咳出一团一团的血来,把王凤吓得几次都哭了起来。尤其是教授,似乎有过不去这个冬天的样儿。
那时候农村医疗实现全覆盖,但医疗水平普遍很底。农民有病了,一般只是找大队的赤脚医生看,挂挂吊瓶,打打针。厉害一点的病可以到乡、县医院看,可重病就没几家看得起了。所以,一旦得了重病,基本只能在家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