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千年治蝗史(第2/4 页)
视线停在评论区,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补充或者其他信息。
可不可以假死,骗过癌细胞狗头
那是不是可以谈判,一起共存,只要癌细胞不扩散,就让它一直活着
癌不扩散条约是吧狗头
肿瘤有良性的,也就是增值受限、细胞分化程度高、对人体影响小的叫良性,反之癌变后的就是恶性的
蝗灾,古代三大天灾之一,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感到陌生。1977年,我国就宣告控制了肆虐几千年之久的蝗灾,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广大西部不时有零星的蝗灾发生,但很快就会被各省联手遏制住
蝗虫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大害虫,2000年来严重的破坏着农业生产,更为凶险的是蝗灾多发生在大旱之后,往往农民才挨过一场旱灾,抢种了一点救命粮,蝗灾就接踵而至,让刚刚燃起的生存希望再次破灭
这无穷无尽的灾难与痛苦不断积聚发酵,最后落到史书上就只剩下了6个血淋淋的大字:是岁饥,人相食。
面对汹涌而来的皇冲大军,一些人选择了屈服他们请出蝗王娘娘、刘猛将军,以为只要虔诚的供奉这些泥塑金身就能平息上天的责难,驱散漫天的蝗虫
而另一些人不愿坐以待毙,他们抄弃武器誓与蝗虫斗争到底,汉书.平帝本纪记载,早在西汉元始二年,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了治蝗的斗争
那年山东青州一带爆发了蝗灾,朝廷为了治蝗拨出大量钱款,用来奖励捕杀蝗虫的农民,这也是史载的我国最早的治蝗法例
到了唐代,宰相姚崇非常重视治蝗,他发现蝗虫有驱光的习性,夜晚只要在田间燃起火堆,就可以大量烧杀蝗虫、明代的福建人陈经纶在安徽推广番薯种植时,第一次领教了蝗灾的可怕
不过同时他也发现鹭鸟喜欢吞噬蝗虫,便想到了鸭子与鹭鸟实性相似,安徽又适合养鸭于是发明了蓄鸭治蝗的生物防治法,在蝗蝻蝗虫的幼虫羽化前,放出鸭子任其在田间啄食,可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两千年来的治皇斗争中,一代又一代勤劳坚韧的中国人民,用血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奉天殿前。
“后世连蝗虫都能控制了?”一众人心中都一惊,继而又醒悟过来赶紧埋头苦抄。
后世连蝗灾都能控制了?
朱元璋也面露惊疑之色,蝗灾二字勾起了他的恐怖回忆,作为亲身经历过蝗灾并活下来的人,才明白蝗灾带来的破坏有多大。
蝗灾作为三大天灾之一,一直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因为蝗灾之后就是严重的饥荒,如果再爆发瘟疫的话,那么国家都会陷入动荡。
至正那几年的大旱和蝗灾,饿死无数人,他曾亲眼见过为了争夺一块树皮,几人像恶狗一样打得头破血流,也见过老人孩子为了活命吃观音土撑破肚皮
古时候人们对蝗虫没有充分的认识,一般会认为是天子失德,如果发生蝗灾,皇帝是要下罪己诏,检点自己的过失的。尽管后来对蝗虫的认识加深,知道这不过是天灾,但还是无能为力。
无论是百姓扑打捕捉、夜间点火吸引其扑火等等手段,都只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
置身其中,面对如此铺天盖地的蝗虫,才知道人是那么的无力。
在座的重臣都是经历过乱世之人,自然明白蝗灾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特性,因此面色从凝重到疑惑到好奇。
“难道针对的是虫卵?”
“难道是农药?”刘基等人自顾自揣摩,只有针对虫卵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蝗灾。
农药是此前提起过的,说是可杀虫预防虫病害,只不过没有提到具体的配方,众人就算有心想要探索一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暂时就搁置了。
“就算有针对蝗虫的农药,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想喷洒覆盖完也很难吧?”
“对,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和兴茶食店。
一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至正四年那场大旱和蝗灾才过去二十年左右,在座的诸位就算没有经历过,也听父辈念叨过。每次想起或听别人讲起那些惨剧,都恍如近在眼前,忍不住落泪。
“怎么做到的啊?”万掌柜喃喃说道,甚至他想,天幕要是早二十几年亮起,或许就能避免那些悲剧呢.他的父母、兄弟!
“别急,只有了解了蝗虫灾变的过程才能更好的防治。”
在座的众人,都收起了嬉皮笑脸,经过天幕一年多的训练,金陵城中的百姓已经学会了先观察、了解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