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页)
《侏罗纪公园》里,恐龙复活这一伟大奇迹,是由资本家哈罗德推动完成的。影片开始的两位古生物学家只能利用些许经费,挖恐龙的骨架,推测它们的生活习行。巨富哈罗德希望他们为自己服务,说服侏罗纪公园董事会继续这个项目。方法很简单,连续四年支持他们的考古研究!两位生活简朴,从没有坐过商务专用飞机的学者很快就答应了。
在中国,科学事业长期处在计划体制下。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科幻小说里的科学家还都是“政府雇员”,以推动科学进步的事业心为原始动机。九十年代后新的一批科幻作家里,开始有人尝试着把科学与商业合为一处,交织在作品里。王晋康在《美容陷井》里,虚构了一个“赛思与莫尼公司”,直接点出两者的关系。在《异域》里,何宏伟“建立”了一个以解决粮食危机为目的的时光农场,都可以看作这方面的例子。
在《中国太阳》里,刘慈欣比较客观地预言了经济对宇航事业的推动和限制。在小说中,人类踏上月球八十四年后,竟然再也没有返回那里,更不用说进入更深的太空了。因为支持当年登月计划的冷战格局已不复存在。相反,倒是经济目的推动着太空事业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近地轨道建立“人造太阳”,照亮黑夜。
在中国科幻作者里,郑军对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着墨最多。他的科幻外女作《万贯家财》(发表时名为《资产评估》)就是描写未来世界虚拟资产普遍化的图景。在长篇科幻小说《网魔》里,商业公司成为新技术的推动力。而在最新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寒冰热血》中,作者对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深入,描写了一次科技探索与风险投资的完美结合。在它的续集《海与人》中,经济野心推动已经沉寂许久的深海勘测事业再次起步。
上述种种,涉及的还都是应用技术研究。如今,耗资巨大的基础科学研究,不再是伽利略、列文虎克,甚至居里夫妇时代,凭着自家小作坊和“手工业劳动”便能够搞定。它与大量投资更密切地挂起钩来。
七十年代末在中国热播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其中有个有趣的角色……贾志伟。他是海洋研究院的行征主管。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基本听命于下面的几个专家。而其主要责任,就是与政府和民间赞助商周旋,讨钱。在其中几集里,阴谋家便是以民间赞助的名义引他们上勾。
贾志伟张口闭口都是经费问题,经常因此与第一线的几个科学家冲突。但他又能很好地搞到钱,帮助他们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科研机构不可缺少的人物。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这个角色似乎可有可无,印象模糊。但时代发展至今,再回过头看这套剧集。我们对贾志伟所扮演的角色,会有更深认识。
无独有偶,美国科幻片《接触》,甚至用占片长五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主人公艾莉怎么到处化缘,让自己看不到收益的“外星监听”项目能够进行。而这个项目最终能够进行,也是靠了一个类似巴菲特的巨富的暗中支持。原作者卡尔萨根是职业天文学家,对个中苦恼有切身感受。在艾利和各界人士唇枪舌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界对科学经济价值这个问题的真实态度。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五编:科学与社会(1…2)
第二节:消费主义批判
市场经济帮助人类解脱贫困,走向富裕。如今,不仅发达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因为实行了市场经济而能保证基本的衣食无忧。
然而,继续发展下去,这项给人类来带莫大福音的经济制度就显现出了它的荒诞面:它必须以消费为推动力。企业家为了使财务报表上的收益每年增加,必须促进人们的消费。在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还不得满足的情况下,它是进步的。而今天,商人们正在铰尽脑汁去令人们购买第二台彩电、第二部汽车和第二套住房。消费主义的负面也就显示了出来。
西方国家进入消费主义较早,那里的科幻作家对消费主义的批判也开始得较早。弗雷德里克波尔的《太空商人》等作品,都是这方面的佳作。在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迈达斯瘟疫》中,甚至完全颠倒贫富的定义:富人就是严格按照票证购物的人。穷人则是无节制的购买狂。
冈恩在《日日如圣诞》里,也描写了一个消费主义的疯狂社会:宇航员弗兰克为了多挣些钱,自愿到深空参加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当他着陆后,发现城市城布满了不可思议的广告,人们象没头苍蝇一样疯狂购物。他本来节俭的妻子琼狂购乱买,已经花光了他挣来的钱。家里堆满了商品,以至于没有下脚的地方,但绝大部分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