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上和太后说的话,那就是天,丁点儿不能违逆,无论何时何地,美人得要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以表我谢家忠心”
见女儿诚恳地当着众人面点头,谢夫人又哽咽:“为母身在宫外,不能时时刻刻督促美人,”说着,头一偏,面朝赵宫人:“还望赵宫人今后在旁边多多教化了,美人若有错,务必指点迷津,切勿纵容包庇。”
“夫人说哪儿的话,”赵宫人放下茶盅,恭敬回应,“奴婢分内事,必当谨守职责。美人正得圣宠,是皇上心尖尖上的人,美人也是个好学的,但凡能够讨皇上欢心的,无一不漏,无一不周全,与圣上正当是两厢好的恩爱好时光呢,夫人操心了。”
正巧,宫人搬进太后和皇上御赐的回门礼,下人来报,二厅的宴席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宴。
谢太傅领着谢延寿把内侍和廷卫迎到二厅去款待,谢夫人则和谢福儿带着随行几名宫中女眷进了內室用膳。
少了男丁和大半宫人,都是些女人,少了些忌讳。午饭时,谢夫人陪着女儿说了些私房话,饭后又双双进了內帏。
省亲夜宿一晚,住的是旧日闺房,前几天重新修缮过一通。
打发了赵宫人,身边一没人,谢福儿就拉了谢夫人说起心事。
这几天想了想,她笃定好主意,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光靠那皇帝的一点儿宠,谁稀罕?哪天要是变了心怎么办。
她料着在外面投产,也不说那些大虚话:“宫里送的回门礼都是从国库出的,大多打了印记,不好变卖,我出宫前托吕公特地点算了一下,把一些没有标志的分了出来,单独装在几箱笼里,娘亲到时一看就知道,那些可以流通变卖出去,权当是投资本钱。”
谢夫人听了也不算惊讶,后宫妇人用外人的名号在民间投产的事儿是历朝历代常有的,算不得什么稀奇,现如今还有不少皇亲国戚在外面投资店面呢,只是这女儿,出阁前只会读书,出阁后又埋在深宫,能做什么生意,顺口说:“好,那娘叫人打听打听,看看时下什么生意好做。”
谢福儿早想好了,做大不如做精,做短时投机不如细水长流,还得专业对口,不然得要被人唬弄。
自己是从五二精庐出来的,这辈子别的没什么,就是对书院有些特殊的感情,原先在司籍司当差偷看折子那阵儿,也知道民间私人书院在本朝比较蓬勃是个朝阳产业。
开书院,是谢福儿的计划。
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她想从启蒙舍开始着手,招生范围3~7岁的孩童。
教师资源聘请一些在邻里街坊中间素有威望的文人儒士。
另外谢爹爹那边有什么熟悉的老同僚致仕回乡没事儿干孤单寂寞带孙子乏味了,也看能不能引荐引荐,当个顾问,不坐班都好。
薪资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真刀实枪,不好意思她现在什么都没有,就是不差钱。
教育这行,吃的良心饭,不能误人子弟,等稳妥了,再慢慢招揽更高品质的,才能有发展希望。
谢夫人被女儿口若悬河说得一愣一愣,谢福儿也不多说,掏出一沓纸,跟卷宗差不多厚了,规划都紧赶慢赶地熬夜写好了,就怕有差池遗漏,趁着省亲机会给老娘。
谢夫人打开一看,差点儿花了眼,这一笔一笔的,来真的了。
谢福儿眉飞色舞凑上去,指点了几个用水墨颜料高亮的关键处:“女儿觉得这几处比较重要,娘到时再瞧瞧有什么问题。”
谢夫人拉长颈子一瞧,大抵有这么几点:一,京城中心的私学竞争厉害,生意起步,万事不定,就先不要跟人抢了。学舍选址尽量往城郊靠,要是有出让的学舍,顶下来最好,生源主要吸收普通门户的子弟,客户群基本定位在老百姓。
二,学舍要花重本修葺,安全第一,不求奢华,但求稳妥,不能有豆腐工程
三,有关束脩,先叫阿赏一行人去郊区调查调查附近学舍的,待定,贫门子弟可据情况减免,一来是业界良心,二来也是给学舍招揽名声。
还能有什么问题?谢夫人收好图纸,见女儿谋划得仔细,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伤感,要是真如赵宫人说的跟皇帝女婿两厢恩爱,无猜无疑,这女儿一心巴着跟夫君如胶似膝、你侬我侬还来不及,哪来的功夫去搞小金库?
见谢福儿中途歇下气儿,谢夫人忍不住:“女儿啊,是不是那老小子给你吃苦了?”爱女一下轿,瞧着自家门楣牌匾的模样,再眼巴巴盯着爹娘兄弟的神情,别人不清楚,当了几十年人家媳妇的谢夫人还能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