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人的时候他们就是如此,现在其他城池即便再回去了他们回香城也不会。
地处南方,远离京城的其他城池虽不必回香城也差不多,确实折腾的都是京城官员。
谣言传出来的时候,鸠占鹊巢的无言和无名正在昆仑山捉蛐蛐儿。无言公子听罢顿时把东方缘夸了个天上地下少有,直言把皇位传给这孩童没错。
至于当日的皇帝其实是无名早已不在考虑范围了,他两还分什么彼此。
“这样倒是一举两得,可以清理一笔蛀虫,又可以打压那些大的商行!”无名最后一年被逼的看了好多奏折,对这等事情也是很有见解的。
“这两个都不是主要的!”无言可是比无名看的深,“清理蛀虫清理不完的,就像我以前说的,得让蛀虫无法生长才是关键,不过换一批也好,省的没人来考功名。至于打压商行也只是做一下警示一下而已,不会太绝。若是让大家觉得最后再多挣些银子也对自己没好处的时候,就不会这般积极了。”
“嗯!这么说这两个做法都是避人耳目的?”无名这下可是转不过来了,简直是太过乱七八糟。
“不不不,你怎么就不开窍呢!算了,不说了,咱们继续捉蛐蛐儿!”
无名倒也不再问,原本就是为了接他言儿的话,言儿不喜欢这样的话题,他当然乐得不说。
至于真正目的,倒也最后天知地知大家不是很知道!
再说韩良终于等到了考试时刻,这一次不像以往一考考三天,而是就考一天。中午在考场吃一顿饭,不必带铺盖了,也便是减了考生们的负担!
考题韩良猜错了:不是关于新币的,也不是后来猜测的关于打压大商行,只是单纯的截取了论语里面的一段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韩良不知道要不要谈新币的问题,因为这个话题太宽泛了,描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情都可以说,可是正是因为这样他不知道是说还是不说!
新皇帝心机太重应该是不太喜欢有人猜中他的心思,可是若表现的太过传统了,必然也不得新皇帝的喜欢,毕竟卷子要先被左右丞相他们看到的!
最后韩良决定还是说新币的问题,还要说打压商行的问题,还要说税银收缴过程中如何确定商贾们无法瞒报收成的问题。可是也不能太过明目张胆了,韩良打算说的含蓄一点。
就是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章,若是也是个先知先觉的看到这篇文章自然能看出韩良文中所言之事,若是个迟钝的看起来也只是一篇普通的行商可以发家致富的文章。
韩良自认为很满意,不过写的时候很缓慢便是了,因为含蓄不是他的本性。但好在有的是时间,一整天吃个午饭拉个便便写完文章也倒是算轻松。
最后剩下一刻钟的时候文章完成,看着相当满意,韩良不自觉的笑了。韩良不知道却是因着那一个圣旨的缘故,左右丞相都认识他,此时正偷悄悄地看着他呢,他这一笑令两人很好奇。
于是等着结束的鼓点敲响,两人便偷悄悄看了看韩良的卷子。按理说阅卷的左右丞相是不可以看考生卷子的,可是私下里皇上早就跟二位说了,今年的卷子两位不牢费心,所以也便只落了个监考官的职责,所以倒也有机会一睹为快。
两人自然是有先知先觉之人,不曾想还有比他们更懂皇上心意的人。纷纷在心中大赞一番,尤其是想出来的让商贾之人无法瞒报收成的方法,更是一绝!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左右丞相在彼此眼里还看到了惋惜!按着小皇帝心性,若是看到了这篇文章怕是会直接被扔掉的。
以至于两人都在暗暗计较,千万可别被那些阅卷子的人把韩良拍到前面啊!他们估计着皇上只会看前五十位的卷子!
再说今年的这次科考虽然热闹,但是打架斗殴的事端却是和很少,因为今年只有文科举,没有武科举。那是因为新皇把退下来的兵丁直接分配了,以至于一点都不需要武科举来充盈!
对天下习武之人却不甚影响,因为他们有的是生存之道!此为题外之话,倒也不提!
【银票太大】
皇榜在大家焦急地等了几日后放出来了,韩良名落孙山。一阵落寞,却不是伤心。是韩良一个人来看的皇榜,大哇和孩子们做了好吃的等着他。
深深吸一口气,这该是命吧,老头总不能待一个人太好了,他已经这么会赚银子了,若是再考了功名可是要羡慕嫉妒煞更多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