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页)
提出要消灭意象这句口号,指诗的内容;之三是诗的形式无所谓结构。
尚仲敏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创作的《卡尔&;#8226;*》一诗是这样开头的:
犹太人卡尔&;#8226;*
叼着雪茄。
用鹅毛笔写字,字迹潦草。
他太忙,
满脸的大胡子,
刮也不刮。
到了一九八五年,二十一岁的江苏诗人赵刚和他的诗友朱春鹤等人,再次创办了“新口语诗派”。他们主张的是随意和自由。
如赵刚诗作《我们家的第五处住房》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反正我们家有五处住房,
反正我屁股后面挂着五把钥匙。
这种反传统的诗歌创作,在当时诗歌界一片朦胧之际,确实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一九九二年我创作了一首想念远方朋友的诗:《鸟人》。诗的最后二句是:
院没扫,
却干净的很。
这样的语言,放在诗中,放在诗人怀念朋友的晚上。面对月光,其情可见,其景可见。
还有《月*人》:
回家路上
看着月色想起爱人
看着迎面走来一位女人
很漂亮
想起这个女人
就是你的爱人
于是看到家里
月色宜人
语言很平淡。但平淡中又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画面,似乎很美。这个感觉就是诗歌语言的张力,也是诗歌语言形成的“磁场”。
下面我谈一下诗歌创作与生活积累的关系。文学应该是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精神产品。同时,文学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认识上的理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我以为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前次在北京开会时,听到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山东临清县有一位女干部名叫温小兰,她在临清县城工作时,有一位男干部很喜欢她,就爱上了她。可叹的那是单相思啊!为此,这位男干部编了这么四句顺口溜,说出了他的心声,也说明了诗歌本身是源于生活的:
临清人民全死光,
剩下我和温小兰。
想吃攸面吃攸面,
想去离石去离石。(有掌声,也有嬉笑声)
这有二点说明,一是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