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1/4 页)
“皇上,老臣遵旨。”孙承宗一听也没无计可施了,皇上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自己只能想和皇上一起去打虎了。于是整理了一下思路说:
“皇上,老臣以为,乱党必须有一个借口,而今估计就是轻君侧,”说到此处,眼睛不由的望瞭望魏忠贤。
“孙老师所言有礼。”朱由校也不由的看了看老魏,说实话,老魏一个阄人哪里有什么权力,都是皇上下放给他的,只不过操作的时候,能力有限罢了。而这把刀皇上用的却是很好,极大的发挥了刀的作用。
“皇上,奴才愿自裁以解皇上之危。”老魏跪了下来,说了一句没营养的话。之所以说没营养,完全是这话根本就是废话,除了表一下忠心之外,还能有什么作用?第一皇上不会把老魏送出去,这种没面子的事情,是个皇上都不愿意。第二,事情还没想那种非把自己人给推出去的地步,说大了也就是皇上想扩大后果而已,如果只想就事论事,上门抓人就行了。第三,老魏这话说的也太矫揉造作,一点忠意都没有,明显是句画蛇添足的废话。
第154章帝师谋划
皇上是想一网打尽,需要你这里表忠心吗?假惺惺!孙承宗和何可纲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平身吧,没大伴什么事。孙老师请接着说。”对老魏的添乱朱由校没心情多说,现在也不是教育他的时候。
“乱党虽有信王做内应,但宫里的力量肯定不会很强,否则也不会如此大费周折。所有还必须从外面进来。所以乱党首先得进入京城,两种方式,一种是成千上万人的提前潜伏在京师里,到了约定的时间聚集。第二种是有内应控制城门,趁夜或趁乱进城。两种方式或者选一或者同时运用。老臣估计,乱党的人手应当是军方的京营、或者从地军队调来的人马。这些人估计是埋伏在城外,等待进城。而城里有乱党在京阴养的死士、家丁等早已潜伏在城里,等待时机接应叛军进城。”
“孙爱卿所言极是。”
“而控制城门则控制住了叛军,拒之城门以外,此危自解。”
“孙老师,如果控制了城门不让叛军进入,故然是解了此危,但神秘人那边也就会就此隐匿,如此事与愿违了。”朱由校当然的指出了这里边的问题所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早早的动手,还轻闲一些。
“皇上所言极是,那就只好放这些人进城了。下边再说宫门。和城内同理,信王做内应,明显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一是皇城守卫的力量,二是宦官、三是可以完全的控制一个甚至二个以上的宫门,以便使外面的人进得宫来。这些力量信王掌握着,在皇上毫无预防的前提下确可以有所作为。但现在信王在宫中做内应反到有可能成为人质。即在城外的叛军进城之后,开宫门之前,就将信王召致乾清宫里,那时计划已经启动,虽失去了信王,估计叛军仍然会按遍地计划行事。这样信王在手,一旦战局有变皇上手中也会有所持仗。”孙承宗此言仍然是为了皇上的安全考虑,要知道朱家王朝并没有失去人心,叛军所持着是信王这个‘大义’所在,失去了信王,这次兵变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孙老师此计甚好,到时候朕不仅仅会请信王前来,还会请皇后一同前来看这场武戏。”想想和信王、皇后三人,一共观赏这场搏杀,看着他们阴谋诡计被揭穿,把别人当成傻子一样,而自己搞的所有阴谋诡计却早已被‘傻子’洞若观火、洞烛其jiān。想想他们的表情朱由校就不自禁的兴奋。
“叛军进城后,除了会想着从信王安排好的一所宫门里进入皇宫。还会派一部分人把勤王的部队阻挡住。而在城里最可靠的部队就是锦衣卫了。这时宫门才是一切的关键。叛军进宫后一旦从宫内彻底的控制住了皇宫所有的宫门,那就无须阻拦勤王部队了,宫墙自然的会挡住一切。即便是锦衣卫再强,隔着宫墙也只能望墙兴叹!”
“孙老师,朕先前就传旨给锦衣卫,一旦有jǐng,迅速控制九门,不使叛军一人落网。依孙老师之见,控制住一座宫门不失,倒是关键中的关键了。”
“皇上,宫城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午门、北神武门(注:明时称玄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四门必须有一门掌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就有控制了宫门最后把君王活活困了三个月给饿死的先例在。
“孙老师,着何可纲带三千净军,控制离校场最近的西华门如何?”朱由校也慢慢的慎重起来,净军的战斗力源自神弩,现在甚至没有给他们发放武器。
“皇上,臣誓死守住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