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信件,更怕听三毛这个陌生的名字,这些事
总使我莫名其妙的觉著悲凉。
每一次,当我从一场座谈会,一段录音访问,一个饭局里出来,脸上虽然微微
的笑著,寂寞却是彻骨,挥之无力,一任自己在里面恍惚浮沉,直到再不能了。
本性最是爱玩的人,来了台湾,只去了一趟古老的迪化街,站在城隍庙的门口
看他们海也似的一盏盏纸灯,看得痴迷过去。
那一带是老区,二楼的窗口间或晒著大花土布做成的被套,就将那古代的桃红
柳绿一个竹竿撑进了放满摩托车的回廊。午后恹恹的阳光下,看见这样的风景,恍
如梦中,心里涨得满满的复杂滋味,又没有法子同谁去说。
在每一个大城里,我的心总是属于街头巷尾,博物馆是早年的功课和惊叹,而
今,现世民间的活泼才是牢牢抓住我的大欢喜。
只是怀念迪化街,台北的路认识的不多。
迪化街上也有行人和商家,一支支笔塞进手中,我微微的笑著写三毛,写了几
个,那份心也写散了,匆匆回家,关在房间里话也懒得讲。
自闭症是一点一点围上来的,直到父母离家,房门深锁,才发觉这种倾向已是
病态得不想自救。
那么就将自己关起来好了,只两天也是好的。
记事簿上的当天有三个饭局,我心里挣扎得相当厉害,事先讲明时间不够,每
个地方到一会儿便要离开,主人们也都同意了。
再一想,每个地方都去一下诚意不够,不如一个也不去。
电话道歉,朋友们当然大呼小叫了一场,也就放了我。
我再度去检查了一下门锁,连那串铁链也给它仔细扣上。
窗子全关,窗帘拉上,一屋的明暗里,除了寂寂之外,另有一层重重的压迫逼
人。
我将电话筒拿起来放在一边,书桌上读者的来信叠叠理清全放进衣箱里去。盆
景搬去冲水,即便是后面三楼的阳台,也给锁了个没有去路。
然后我发觉这两幢里面打通的公寓已成了一座古堡,南京东路四段里的一座城
堡。我,一个人像十六世纪的鬼也似的在里面悄悄的坐著啃指甲。
回台时带的夏天衣服没有几件,加纳利群岛没有盛夏,跟来的衣服太厚了。
那次迪化街上剪了两块裙子布,送去店里请人做,拿回来却是说不出有什么地
方不合意,虽然心中挑剔,当时还是道谢了,不敢说请人再改的话,毕竟人家已经
尽心了。
一向喜欢做手工,慢慢细细的做,总给人一份岁月悠长,漫无止境的安全和稳
当。
我趴在地毯上,将新裙子全部拆掉,一刀一刀再次剪裁,针线盒中找不到粉块
,原子笔在布的反面轻轻细细的画著。
原先收音机里还放著音乐,听了觉得外界的事物又是一层骚扰,拍一下给它关
掉了。
说是没有耐性的人,回想起来,过去每搬一次家,家中的窗帘便全是日日夜夜
用手缝出来的。
最爱在晚饭过后,身边坐著我爱的人,他看书或看电视,我坐在一盏台灯下,
身上堆著布料,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著闲话,将那份对家庭的情爱,一针一针细
细的透过指尖,缝进不说一句话的帘子里去。然后有一日,上班的回来了,窗口飘
出了帘子等他━━家就成了。
有一年家里的人先去了奈及利亚,轮到我要去的前一日,那边电报来了,说要
两条短裤。
知道我爱的人只穿斜纹布的短裤,疯了似的大街小巷去找,什么料子都不肯,
只是固执而忠心的要斜纹。
走到夜间商店打烊,腿也快累断了,找到的只有大胖子穿的五十四号,我无可
奈何的买下了。连夜全部拆开剪小,五十四号改成四十二号,第二日憔悴不堪的上
飞机,见了面衣箱里拿出两条新短裤,自己扑倒在床上呻吟,细密的针脚,竟然看
不出那不是机器缝出来的东西。
缝纫的习惯便是这么慢慢养成了,我们不富裕,又是表面上看去朴素,其实小
地方依旧挑剔的人,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