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精神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在平淡单调的日子里,听到几首“老歌”,也就极易被感染而顿生回想,那感觉如同在戈壁滩上跋涉的人见到一股清泉那样令人心旷神怡。那天中午的歌声与古人的诗句交相影映,成了下乡插队生活中一段难忘的插曲。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离开了难忘的草原,结束了牧民的生活,到内地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进工厂当了工人。又碰到曾同在西乌旗插队的小华,谈起草原上的日日夜夜,他说,那天中午我们也听到了那歌声,同伴们都听得如醉如痴。不久就到了8月13日(我们集体离京插队的纪念日),全队同学聚在一起唱歌,从幼儿园时代一直唱到中学时代,一人起了头,大家呼应,边回忆边唱,一支接一支地唱了一天。同伴们都沉浸在儿时的欢乐之中,怀念在祖国母亲哺育下幸福成长的岁月。大家在儿时的歌声中,忘却了眼前生活中的艰辛和烦恼。
可见,无论身处何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祖国、对大自然的赞美,都是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永恒的心愿。
1977年4月20日下午
初夏的寒雪(暮雪)……草原回忆之二
1970年5月30日清晨,我同往常一样跟着羊群出牧了。这天我骑了一匹青色的“生格子”小母马,它才三岁,是昨天刚从马群抓回来的。这小青马已经是第三次从马群抓回来了,但它还不太驯服。一般要抓回来训练几天后就放回马群,让马恢复体力(同时马也恢复了野性),过几日再从马群抓回来训练,这样反复六七次才能制服其野性,初步训练好一匹生马。我小心翼翼地骑着小马跟着羊群慢慢地绕圈子,小青马载着人已会拐弯,行走也比较自如,不乱跳疯跑了。就是骑手在上马、下马时要小心一点。
五月底的草原,背阳沟坎处的积雪已经融尽,经过严冬寒风摧残早已枯黄的草丛里露出了毛茸茸的、细嫩的青草芽,给草原铺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装。羊儿全都低着头,嗅着青草的新鲜气味,顺着风一个劲儿地快步往前走,竭力想多啃点青草(跑青)。可怜这些羊儿,从去年10月起,它们已经有半年多未尝到青草味了。羊儿的身上去年秋冬长成的长毛已经开始大量地脱落,经过一个冬春的磨难,本已瘦弱无力的羊儿由于羊毛的脱落,更显露出尖尖的脊梁,令人不堪目睹。
从早晨起床到出牧,天空一直阴沉沉的,气温很低。我穿了绒衣绒裤,外面还套了件夹层的蒙古袍,仍觉得有点凉。我感到有点不妙,为了预防万一,就驾驭着小青马,竭力使羊群拐弯掉过头来。我大声喊叫着,挥着套马杆尽力使羊群逆着风缓缓地前行,用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才把羊群赶到远处。我松了口气,小心地下马休息了一会儿。刚刚抽完一支烟,天空中就飘起了细细的雨丝。随着雨势,风也越刮越大,羊群顺着风向快步移动起来,我恐有不测,全力使羊群朝着我们蒙古包坐落的方向前进。离家还有不到一半的距离时,雪花夹杂着细雨飞起来了。我骑着小青马奔跑着,叫喊着,用力挥舞着套马杆,把羊群往家赶。等到了家门口,我早已浑身湿透,两条腿也冻僵,无法下马了。我扔掉套马杆,大声喊人。快到中午了,蒙古包里居然没有一个人,看来是都出去了。我的腿都伸不直了,如果没有人抓住马的笼头,我怎么从这匹尚未驯服的小青马的背上下来呢?我干脆先在马背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回头看看羊群,它们到家后也累了,都在积着厚厚一层羊粪的营盘上趴下了。我想总这么坐着也不行,就驱马走到载着木头水箱的牛车前,先试着把右脚掌轻轻地从马镫子里抽出来,在右脚的一阵麻木疼痛过后再探身向前,弯着腰用左手牢牢抓住马笼头,右手抓住缰绳,再把大半个左脚掌也轻轻地从马镫子里抽了出来。稍后,我忍着左脚的麻木疼痛全身一用劲,从马背上滚了下来!小青马吓了一跳,但总算被早已有所准备的我用右手死死抓住了一只耳朵,左手抓住的马笼头也没有松开,我忍着两腿和足部的麻木和疼痛咬着牙站了一会儿,然后蹲下身,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给小青马戴上马拌,再把马牢牢地拴在牛车上。这时候我才松弛下来,一瘸一拐地奔进蒙古包,倒在毡垫上,脱下湿衣服,找出棉衣棉裤换上,然后出门搓了点干牛粪,生着了炉子烤火。熊熊的炉火,就着热茶,很快驱走了寒冷。我走出蒙古包,雨雪渐渐地停了,太阳出来了!
回忆与思考(4)
我永远都会记得1970年5月30日的这一场雨雪!我穿着棉衣棉裤再次出牧时居然一点也不热!
事后我才知道:这一天由于气温骤降,加上牲畜刚刚脱掉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