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我上前问道。他摇摇头否认。
“先用膳可好?”我轻声又问。他并不作声,仿佛未听到我的问话。
“事情很棘手么?你的眉都纠在一起了。”我叹了一口气,手覆上他纠结的眉。
他拉过我的手,放到脸上温暖,嘴上淡淡说道:“并非棘手,而是我未想到情况这样严重。”
“如今的情形也不是朝夕间可以解决的,定了方法,慢慢改过来便可。”为他揉着太阳穴,我轻声劝解。
他闭上眼,嘲道:“慢慢改?只怕改好的那日,京城里人早已无米可食了。”
我停了下来,疑惑的问:“有这么严重么?”
他睁开眼,冷冷说道:“你若能像用晦一样跟我去查勘便知道了。仓里的旧米变色、霉烂;仓外的新米由着淋雨。官员们不管不顾,视同儿戏!领米的诸王大臣颐指气使,任意妄为!”
我不禁有些担心,喃喃道:“这样情况,若遇灾年,岂不是……”
“他们现已把京通二仓弄得不成样子了!哪里还用等到灾年?!”他说着又激动起来,拍着桌子似要与人理论。
我慌忙端茶上来,劝道:“说得好好的,脾气又上来了。喝口茶,顺顺气儿。”
他勉强压下火气,忧心的说:“也不知晓皇阿玛能否采纳我与隆科多他们俱奏的办法。”
“关键还在于能否自上而下的执行。”他叹气补充,心思又走远。
他心里牵挂的事情,我无能为力,只得这样在他身边静静的听着。
或许有一天,他可以改变,或许……
注:
1。详见《清实录》康熙六十一年三月戊申条。
2。详见《清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已巳条。
3。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九日,和硕雍亲王、延信、世子弘升、孙渣齐、隆科多、查弼纳、吴尔台,会同张大有查勘京通二仓。(《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月辛酉条)
4。详见《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庚午条“和硕雍亲王疏言:……”
其六十七 风云际变之不豫
更新时间2008…9…13 9:38:22 字数:3067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十一月十三日丑刻事)
十一月七日,皇帝不豫从南苑围场返畅春园,皇子阿哥们俱留园中,只通过内侍晨昏定省。
看着他神情复杂的回到园中,我也不敢多言,只令红鸾将闹腾的福惠带下去,一面奉了茶。
他对周遭一切置若罔闻,焦躁不安的在屋内来回踱步,突的又停下来,对着身旁伺候的苏培盛吩咐:“你现下到澹宁居请安。”
“胤禛,苏培盛不是才从那儿回来么。”我放下手炉,轻声开口。
“是么?”他不相信的喃喃反问,低头沉思片刻后方才作罢,又开始不停的走动。
他的焦虑,我看在眼中,心里也跟着急了起来,好容易下按耐下慌乱不安的心,拉了他在炕上坐下,奉上一碗雨前清茶,劝道:“胤禛,先坐下来喝杯茶,你这样着急也是无用的。”
他正要开口说话,忽听见外面有些吵闹,我忙令苏培盛出去打听情况。他耐不住,亦想出屋看个究竟,我拉住他的手,柔声说:“心平气和些,一会儿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能平静么?!我怎么能心平气和!”他急躁的说着,将手中的佛珠啪的一声摔在炕几上。
我上前轻轻拥着他,低声道:“禛,现在是很关键的时候,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自乱阵脚,让人看出你内心的想法。”
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颤抖着说:“我知道,我知道的……”
片刻之后,苏培盛进来禀告:“主子,大内总管梁九功传来上谕:皇上‘偶感风寒,本日即已汗透,需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我见他怔怔的不作声,便对苏培盛说道:“知道了。你速速差两个精明信得过的小太监至畅春园打探情况,有什么消息即刻回报。只一点要记住,行事须得小心,不可叫人发现了。”
苏培盛诺诺答应退下不提。
而今尚未明了皇帝的真是情况,究竟是偶感不适还是……重病,我只得装作轻松的样子对他说:“皇帝的身子想是没有大碍,只是需要静养调理罢了。”
“你不知道,你没有看见……”他喃喃的说,心思却不知飞至何处,“南苑行围时,我看着皇阿玛得病的样子,实在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