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家一户养牛还能利用稻草麦秸和荒地青草为续,一场轰轰烈烈的养牛高潮从此走入了低谷。
为了掩盖橘子园的失误,却引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
七章 掩盖尴尬惹人怒 多管齐下平民愤
就在全镇大力发展养牛的时候,橘子园的橘子树一个也没有结果,老百姓是议论纷纷,镇里的干部也在谈论此事,树长得好好的,花开如雪,怎么会不结橘子呢。春花和朱志同更是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一天春花参观别的乡镇在挖鱼塘发展养渔业,深受启发,如果把橘子园改成鱼塘,这样既可以掩盖橘子园的失误,又可以扩大渔业生产。这一主意与朱志同是不谋而合。于是经研究决定把橘子园改造为养鱼塘,春节后开始实施。
在动员会上,春花提出了“走水路奔小康”工作意见。她说,她问了一个放牛娃:“放牛是为了什么?”
“放牛为了盖瓦房。”
“盖瓦房是为了什么?”
“娶老婆。”
“娶了老婆干什么?”
“生儿子。”
“生了儿子干什么?”
“为了放牛。”
“这就是我们思想不解放的表现,这就是我们贫穷的惯性思维,这也是我们贫穷的原因。”她在上面鼓动着,下面的村组干部可议论开了,“要想富,少生孩子栽果树”,是你说的,“养黄牛,盖高楼”,也是你说的,现在又要我们“走水路奔小康。”到底哪条道路达小康?群众是一头雾水。
将橘子园改造成鱼塘的事,老百姓像热锅里的芝麻,议论开了。有的怀疑,有的反对,有的甚至骂了起来。特别是橘子园的老百姓,原指望橘子园能增加收入,如今不仅收成无望,还要出人出钱挖鱼塘,那里还能承受得了呢?有的农户挖了鱼塘以后,所剩土地无几,连正常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这一次老百姓被折腾苦了。
春花对老百姓的强烈反对情绪也有所耳闻,这一次挖鱼塘,她没有动员老百姓人工挖塘,而是挪用了部分养牛专款,租用挖掘机以求速战速决。
挖鱼塘工程进展很快,当挖到一老党员家的土地时,老党员带领全家老小,奋力抵抗,冲突很激烈,结果老党员被打伤。此时机器声动地,哭喊声震天,天又下着小雨。天下雨时人落泪,马达声响哭声高。这一下激怒了老百姓,大家都自发到了工地,阻止鱼塘继续开挖,闹起了事来。
当地一些老干部对这件事也很不满,就暗中操纵,为老百姓出谋划策,组织老百姓一方面写人民来信到省、市、县告状,一方面阻止镇里继续挖鱼塘,另一方面,组织老弱病残者集中到县政府上访。
事情越闹越大,鱼塘被迫停工。春花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次看到农民的愤怒情绪,第一次听到农民的不满声音,第一次领略农民反抗的力量。农民出身的春花,面对这么多的第一次,她迷茫了,震惊了。从没有处理过突发事件的她,沉不住气了,显得几分慌张,几分惧怕,几分懊恼。
挖鱼塘不仅被迫停工了,而且镇里的工作也陷入了被动,更为严重的是还影响了县里形象。那些老弱病残的农民围住了县政府的大门,围观者甚众,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特别是在县城工作的,奔牛镇籍的同志更为同情。
为了博得张致宇的欢心,文君在星期六上午特意做了漂亮的发型,乌黑发亮的头发衬托黄里露白的面孔。多了几分端庄和成熟的美,满脸容光的文君回家后,本以为张致宇会赞美几句,那知他连眼皮都没有抬。文君就像三九天被泼了一盆冷水,心凉了半截。虽心中不快也不便发作,强作笑脸对张致宇说:“我看中了百货公司一件衣服,样式、颜色、面料我都满意,就是价格有点贵,你明天陪我看看去。”
“买衣服还要我去,你看好就买嘛,我哪有时间陪你。”
“你在家不是也没有事吗?”
“我还要回安澜呢。”
“什么?刚到家就要走,这还是你的家吗?”
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星期一早晨张致宇带着一肚子窝囊气离开了家。9∶00到了县政府大门,看到很多人,便下车询问情况,刚下车就被奔牛镇上访的老百姓围了起来。这些老弱病残的上访人,有的哭,有的喊,有的骂,根本不听张致宇的问话,结果还是徐副县长出面解了围。
张致宇走不了正门,只好从后门进了办公室,他把县委办和政府办主任以及信访局局长叫来,问明了情况。本